蜂粉笔病是一种主要危害蜜蜂幼虫的真菌性传染病。病原体是意大利蜜蜂。典型的症状是封口前后病幼体死亡,死去的幼体脱水后呈松散状,呈石灰状。它于1991 年首次报道,现在在全国西部蜜蜂中广泛流行。
一、危害蜂种
蜂粉笔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传染病。为害的主要对象是西方蜜蜂,尤其是意大利蜜蜂,最易感染白垩病。该病在欧洲、北美等地常有大面积暴发。 1991年在我国首次报道并迅速传播。意大利蜜蜂到处流行,但至今未见意大利蜜蜂患白垩病的报道。
二、诱发病原
蜂粉笔病是由真菌G. chalk 引起的,它是一种雌雄异株的真菌。单性菌丝不形成厚膜孢子或无性分生孢子,雌雄同体交配后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内含孢子众多,孢子呈椭圆形,抗逆性强,感染力可在15年以上保持自然环境。
三、发生规律
蜂粉笔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和初夏多发,尤其是在多雨潮湿、气温变化频繁的气候条件下。蜂群中的病幼虫尸体、受污染的饲料和蜂巢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同等条件下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易感病。
四、典型症状
蜂粉笔病是蜜蜂常见的幼虫病。被细菌感染后,幼虫在密封前后死亡。死去的幼虫前期肿胀发白,后期脱水后变成松散的白石灰。幼虫尸体可以从蜂巢中清除。如果情况严重,在巢室中可以看到许多白色的蠕虫尸体。
五、防治措施
1、蜂粉笔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气温变化频繁时,要加强蜂箱的保温。阴雨潮湿天气,必须保持蜂箱内外干燥。
2、蜂群发病后,应将蜂巢、蜂巢全部取出。同时对蜂箱进行消毒,然后用干净的蜂巢更换蜂群,喂养脾脏。
3、制霉菌素对该病有预防作用。用法是每升50%糖水加200毫克,3天喂一次,连用45次,但采蜜期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