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亲虫是蜜蜂的天敌,不如说亲虫是脾脏的破坏者。亲虫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停地啃”;那些蟑螂和白头蜂蛹是蜂蛹被亲虫啃食后才出现的。
预防育雏虫,除了要掌握育雏虫的成因外,还要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育雏虫,才能保证我们养蜂人更有效地防治。
在我看来,亲虫最容易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
1、用过的闲脾容易生虫。只要是用过的窝,一旦闲置得不到有效保存,100%都会被亲虫吃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过的梳子基本上都感染了幼虫,也就是说在我们养蜂的过程中,只要管理不当,蜜蜂随时都会爆发出幼虫。
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节省多余的闲置蜂巢:
1、用浓硫磺喷洒蜂巢,然后冷藏保存(这种方法会影响以后的使用,蜂蜜也会被污染)。
2、把闲置的蜂巢放在意大利蜜蜂空的中继箱里,因为空气中继箱里时不时会有几只蜜蜂上来“巡逻”,而意大利蜜蜂有“抑制”育雏的能力,所以对育雏昆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蜜蜂少脾多或缺蜜时易出现幼虫。 1、如果一群蜜蜂蜂少脾多,蜜蜂就不能有效保护脾脏,而这种不平衡的蜂巢结构会导致蜜蜂抵抗力下降,所以很容易出现幼虫出现在这种情况下。
2、如果将蜂蜜存放在巢室内,可以有效抑制育雏虫。这个时候,它们只能继续潜伏在巢脾内部。如果贸然出来,会被蜂蜜淹死的。所以,当蜂蜜短缺的时候,没有了这层蜂蜜的保护,亲鸟就有了可乘之机。
3、夏季和秋季是幼虫的高发期。 1、此时的温度最适合幼虫的生长。
2、夏秋季节,蜜蜂整体情况不是很好,因为夏季气温过高,蜜蜂退群严重;秋天,蜂蜜短缺,蜂群熙熙攘攘,蜂巢空空如也。
所以这两个季节最容易发生雏虫,尤其是蜜源不好的时候,如果强行取蜜,100%会生雏虫。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育雏虫。在防治幼虫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特殊时期“特别注意”,不能一时疏忽大意,让幼虫有可乘之机。
关于幼虫的特性以及防治幼虫的方法,如果大家有更多的补充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