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的扦插繁殖,因其茎为半肉质,含水量较多,常发生腐烂,影响成活。为此,前几年,笔者结合花后重剪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当时的插条能够再次剪接,成活率可明显提高。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植株上粗壮的枝条,从顶尖向下,每隔46片真叶,或剪去710厘米长的一段,直至开花后植株常规重剪的高度,预先设计并分成若干插条。然后,在茎节下方0.5厘米处,用剪刀小心剪去或剥去皮层,呈圆形,宽度为0.20.4厘米,注意使枝叶直立在茎节上。像往常一样种植。这样,一根枝条不会与母株分离,可形成24条插条进行砍伐。由于圆形伤口对营养和激素有调节作用,经过2-3周的常规管理,可以看到顶尖以下的大部分插条的顶腋芽已被刺激发芽,圆形伤口母株上也已干燥。愈合。这时就可以进行扦插了,然后将插条一一分开,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几个小时。待插条断面干燥、结膜干燥后,将插条插入事先准备好培养土的盆中。插后浇足水,以后见干见湿,三周后即可全部生根,成活率可达100%。这种改进的扦插措施对于天竺葵优良品种和紧缺品种的繁殖以及母枝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笔者分析,体外之前的圆形切割去皮层一方面直接减少了插条的半肉截面积,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阻挡了极性流母株叶片光合产物的产生,使插条基部在修剪前形成宝贵的养分积累,或沿伤口边缘产生愈伤组织,保护伤口免受感染,促进快速生根,对修剪后的生根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内部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