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为“七夕”。相传,常年分离的牛郎和织女会在这一天相聚。《七月初七》以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成为继《二月十四》之后,恋人、恋人、恋人相聚的又一个理由。
而且,今年的“七夕节”,恋人的荷尔蒙似乎分泌得很猛烈。在上海的一项调查中,1127名35岁以下的年轻情侣中,86%的人表示他们将与对方共度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于庆祝节日的方式,84%的恋人明确表示不需要玫瑰,79%的人表示不会分享西式烛光晚餐,52%的人不想在午夜电影院度过温馨时光。七夕表达爱的50种方式!
有兴趣的旅行社看到这个结果后,马上为此推出了所谓的“七夕观星游”,专业气象台也适时提前发布了“七夕观星指数”。更感兴趣的是中国台北的同胞。基于对上海人的调查,他们向1240名青年男女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七夕你最想和谁一起看星星”,二是“在看星星的同时,你”结果,被邀请牵手次数最多的女性是超模林志玲和艺人金城武。至于礼物,女人最想要的是一枚一克拉的钻戒,其次是拥有一生的饭票和青春永驻的秘密,而男生最想要的是浪漫的情人之夜,其次是强大的配方和与富家女的搂抱。从中国台北七夕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面对同一个节日,女人在为理性找借口,男人在为激情找理由。
因此,有社会学家指出:“无论是外国的情人节,还是中国的七夕,都只是男女满足自己欲望的一个理由。一旦他们知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大部分都会选择无视所谓的节日。”估计文人秦观的名言,念叨“七夕”会成为这部分无视节日的恋人的借口。“如果两人相爱久了,还在暮年吗?”
但是,对于一些爱好者来说,对于商家来说却是“只争朝夕”。当销售普遍不景气时,消费者又多了一个减轻钱包负担的理由。为什么不呢?于是,“庆祝七夕,买衣服送”、“新品七月初七上市”等促销活动相继推出,旅游景点、酒店客房都准备好了大打出手。然而,与国内商家只注重打折促销和重点销售不同,一些国外商家抓住了节日的内涵,在企业形象和产品亲和力上大做文章。可口可乐推出七夕情人节纪念坦克,迪士尼里的米奇和米妮也扮成牛郎织女。
难怪有人提出,应该以“七夕”为契机,在七月初七反思民族传统文化。想想人们感恩节餐桌上的火鸡,再想想春节里听不到的鞭炮声。想到情人节手里的一朵玫瑰,再想到我们中秋柜台上的天价月饼;大家回想一下,韩国要宣布端午节,美国人要在正月十五吃元宵。所以,如果“七夕节”没有被情人节的光芒所感动,恐怕年轻的恋人们就不会在这一天爆发出更多的荷尔蒙。当然,传统的传承涉及到一个形式的问题,即所谓的文化载体问题。相对于一块用心做的巧克力,我们节日里的祈福、拜神、穿针等传统活动显然过于强调形式,但好在“七夕”火了,给了它未来复兴最有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