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穗分化至抽穗的时期为长穗期,长穗期决定了水稻的籽粒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决定了水稻的产量。这一时期加强田间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的长穗期是什么时候,水稻穗期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一、水稻长穗期是什么时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水稻长穗期的具体时间差异很大。在黑龙江省,水稻长穗期一般在30天左右,主要在7月份,6月底7月初开始幼穗分化,7月底开始抽穗。
叶龄方面,以11叶品种为例,会长出4片叶子,分别是8、9、10、11。在此期间,一片叶子平均生长5 ~ 7天。后四叶将分别于6月25日长出8叶,7月2日长出9叶,7月9日长出10叶,7月16日长出11叶,7月25日开始抽穗(再过1.2叶龄,约9天)。
二、水稻穗期管理的三个重点
1.巧施拔节长穗肥。
拔节期后,如果叶片发黄,缺少良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增加穗粒数有显著作用。一般施尿素2.5 ~ 5公斤左右。不要施太多肥料,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一般在孕穗期不再追肥。比如孕穗期末期,茎叶变黄,呈现早衰状态。可以在抽穗前15 ~ 18天熟练施用谷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 ~ 2公斤。避免过度施肥,导致贪婪和晚熟。
2.灌“养娃”水。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生长迅速,一生需水较多的时期,也是抗旱抗寒能力较弱的时期。此时正值盛夏,阳光强烈,气温较高。如果水层适当加深,水温是可以控制的。
一般保持水层2 ~ 3英寸深。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仅影响花粉粒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营养物质向穗部的运输。容易造成穗短粒少空壳多,一定要注意水分管理。
3.加强害虫控制。
水稻拔节期后病虫害盛行,这一时期往往危害较大的有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应注意及时防治。
这是水稻长穗期和如何管理水稻穗期的三个关键分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农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huobao3456tv)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农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