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甲虫是世界著名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主要是茄科植物,其中马铃薯是适宜的寄主,也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等植物。
马铃薯甲虫会造成大量的植物减产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将马铃薯甲虫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马铃薯甲虫防治措施
1.(1)加强检疫,防止人为传入,一旦传入,尽快根除。
(2)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种植早熟品种,可明显控制该虫密度。
(3)生物防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600倍喷洒。
(4)麦草畏、西维因等杀虫剂在发生初期喷洒,该虫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5)物理和机械控制用真空爪和丙烷火焰等。丙烷火焰对苗期越冬成虫的作用可达80%以上。
二、化学防治
马铃薯甲虫繁殖能力强,生态可塑性高。鉴于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日益增强,相继进行了各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试验。
2007年,自治区植保站组织专家对7种杀虫剂防治马铃薯甲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少用氟虫腈类杀虫剂(锐劲特)和啶虫脒类杀虫剂(鹅膏菌)防治效果较好。但为了防止马铃薯甲虫产生抗药性,还应使用氟虫腈类杀虫剂、啶虫脒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乐斯本)、吡虫啉类杀虫剂(艾美丽)等类型。秋翻冬灌,破坏马铃薯甲虫的越冬场所,可显著减少成虫越冬虫的种群基数,防止其扩散蔓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严重的地区,与非茄科蔬菜、农作物进行轮作,中断其食物链,逐步减少害虫数量。
人工捕杀利用了马铃薯甲虫假死、早春出土成虫零星、迁徙活动弱的特点。从4月下旬开始,对越冬成虫进行人工捕杀,对叶背进行卵块捏杀,减少虫源基数。在马铃薯甲虫发生严重的地区集中诱杀,在早春集中种植诱杀效果明显的茄科寄主植物,形成相对集中的诱杀带,便于统一防控;此外,播种期可推迟到5月中旬,以避免马铃薯甲虫的危害和产卵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