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种植者和农业供应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了解不多。本文将系统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条件及相关防治措施:
水稻性条斑病是什么病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田地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暴发性。过去,它在南方稻区和东南亚稻区发生严重。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地也偶有发生。不过这种大规模的发生在今年还是比较少见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会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地区减产可能超过50%。水稻条纹叶枯病在籼稻中比粳稻和杂交稻更常见。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在水稻叶片上,表现为叶片上形成条纹,容易与白叶枯病或水稻白叶枯病相混淆。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叶片上可以看到棕黄色的菌脓,我们在阳光下看叶片可以看到透明的条纹。
黄色脓液
水稻性条斑病发生条件
有种植户指出,“秸秆还田”是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原因之一。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种子和田间残留秸秆越冬传播。高湿天气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气温在28-30度之间时,容易在台风或暴雨后大面积发生,一般在6-9月流行,发生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随着风雨,细菌通过伤口传播。相关研究表明,过量或迟施氮肥的田间更易发生,该病害品种的抗性也有较大差异。人们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水稻性条斑病防治关键措施
水稻条纹病
预防很重要:播种前可将种子浸泡12小时,然后用强氯处理。在施肥上,要注意平衡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尤其是很多种植者为了挽救栽培前期,往往选择在后期大量施用尿素,这样不仅会造成水稻晚熟,还会引起稻瘟病、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对于有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建议在远离稻田的地方收集秸秆,收获后进行处理。
已发生病害的处理方法:适时施药,先喷无病田,再集中喷无病田。这种施药的优点是施药时可以防止病害被带到无病区,同时可以加强田间用水管理,防止水传播病害。
目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剂有限,一般采用铜制剂保护。目前常用的药剂有春雷霉素和中生霉素。铜制剂包括碱式硫酸铜、噻虫嗪、噻虫胺等。其他成分包括噻虫嗪、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今天,一些农民告诉我们,单独春雷霉素已经无效。我们建议联合或轮流使用,第二次用药后5-7天再用药。不建议使用农用链霉素,因为农用链霉素已经被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