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在玉米生长期,会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其中,玉米白化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那么,对于玉米的白化苗,我们该怎么办呢?玉米白化苗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让我们来看看!
玉米白化苗的症状及危害
玉米白化苗是指玉米出苗后整株呈现白色的现象。白化现象是植物中的一种遗传分离现象。有白化苗的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就会死亡。
玉米白化苗的成因
1.基因白化苗由于缺乏叶绿素而无法独立生存,很快死亡。
2.另一种白化苗一般从玉米第4叶期开始,心叶基叶变淡,第5-6叶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10-15天后,紫色逐渐变黄变白,叶肉变薄,呈白色幼苗。严重的时候整个田地都是白色的,主要是土壤缺锌。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簇生。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会干枯,甚至谷物也不能收成。
玉米白化苗的防治措施
玉米白化苗的发生受遗传基因控制,对玉米的经济价值影响不大,但在选育玉米新品种时必须注意选择。
为防止土壤缺锌引起玉米白化苗,应把1公斤硫酸锌和10-15公斤细土混匀,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或把0.75-1公斤/亩硫酸锌和联胺或复合肥混匀作为种肥。也可以用锌肥拌种,锌肥0.04 ~ 0.06公斤,水1公斤,拌种10公斤,堆2 ~ 3小时,阴干后播种。对有白化苗的玉米,每亩用100公斤水喷硫酸锌0.2 ~ 0.3公斤,每7天喷一次,喷2 ~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