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绒鳞又名石榴毡鳞,同翅目,绒鳞科。绒鳞病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已成为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雌成虫扁平,椭圆形,长约2-3毫米,深紫红色,成熟时外包白色绒状鳞甲。雄性成虫体长约0.3毫米,翼展约1毫米,紫红色。卵椭圆形,紫红色,长约0.25毫米。若虫呈椭圆形,紫红色,身体周围有尖刺。雄蛹紫褐色,长椭圆形,上面覆有袋状的绒白色茧。
发生规律:该虫世代数因地区而异,每年2-4代;比如北京一年2代,上海一年3代,山东一年4代。绒鳞越冬状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各地不尽相同;通常在树枝缝隙中越冬。若虫孵化高峰期为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至9月。但在上海、山东等一年发生3-4代的地区,第一代若虫可在3月底4月初发现。伤害。绒鳞在温暖高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干热对其发育不利。
为害特点:紫薇鳞片主要聚集若虫和雌成虫在枝叶主脉基部、芽腋、嫩梢或枝条上吸取汁液,常使树势减弱,生长不良;并且分泌大量的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烟病,使叶片和细枝变黑,失去观赏价值。虫口密度过大,枝叶变黑,叶片早落,开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死亡。
预防方法:
1、园艺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去除病虫害严重的枝条和越冬虫。
2、化学防治发生严重的地区,除冬季加强修剪和养护外,可在早春萌发前喷洒波美度3-5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幼苗生长期要把握若虫孵化期的用药,可选用40%酵母菌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虫松乳油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