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根、块茎受病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枯萎、下垂、死亡。横切病根和茎,木质部黄褐色,菌脓溢出。
2.病原菌为Pseudomons solanacearum E.F.smith。
3、侵染途径该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量繁殖,遇寄主经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中含有青枯菌病菌,最易发生病害。
四、防治方法1、培育无病苗,避免选择病区育苗。
2.不要在发生病害的土壤中种植。加强苗期管理,避免伤口。洒水要适量,防止病区的灌溉水流到健株上。病株应拔除烧毁。
3、土壤改良:每亩撒熟石灰100-150公斤,施足腐熟农家肥,翻土,使土壤肥沃、疏松、呈微碱性,以抑制病原体繁殖,增强植物抗逆性.
4、化学防治: 1)病株及时拔除焚烧,每穴注入2%甲醛溶液或20%石灰水消毒,撒石灰粉。 2)发病初期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30%DT(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DTM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或77%可杀湿粉剂500次液体。 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3)也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株0.5公斤,配合喷施,7-8天一次,连续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