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理性病害是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玉米生理紊乱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营养氮、磷、钾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或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的影响,特别是大面积的,说明植株普遍有病,导致减产。有些农民把元素缺乏症当作一种疾病控制,但效果并不好。所以要增加投入成本。因此,有必要更好地识别玉米元素缺乏症并进行更有效的防治。
一.缺氮
1.缺素症状:玉米生长缓慢,短而薄,叶片黄绿色,苗期雄穗晚;生长期缺氮,老叶沿中脉从叶尖到叶底变黄。黄色部分呈“V”形,叶缘保持绿色,略卷曲,故焦虑而死。
2.防治措施:中等肥力玉米田平均每公顷施纯氮165-195公斤,分三次施入。第一次是苗期追肥,施用量占氮肥施用总量的20%。第二次是大喇叭口期追肥,施用量占氮肥施用总量的70%。第三次是抽雄开花期追肥,施用量占氮肥施用总量的10%。
第二,缺磷
1.缺磷症状:缺磷的主要症状是根系发育不良,苗期生长缓慢,5叶后缺磷症状明显,叶尖紫红,叶缘卷曲,缺磷还会减缓抽丝速度,导致雌雄花不育,影响授粉,穗萎缩,穗行不齐,种子不足,经常秃顶,成熟期推迟。
2.防治措施:一般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75公斤,全部在苗期用氮肥追肥。
第三,缺钾
1.缺钾症状:玉米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淡绿色,有黄绿色条纹,严重时叶片边缘和尖端呈紫色,然后干枯发烫,叶片中部可保持绿色,但叶片逐渐变皱。植株瘦弱,易发病,易折枝,穗发育不良,秃顶严重,籽粒淀粉含量少。
2.防治措施:一般每公顷施氧化钾90-120公斤,全部在苗期用氮肥追肥。
第四,缺锌
1.缺锌症状:玉米缺锌严重会导致灰苗,主要表现为3-5叶期出现白苗,幼叶花瓣淡黄色至白色,尤其是叶基2/3部位。严重时,幼苗老叶上出现细小的白斑,迅速扩大,形成局部白色区域或坏死斑块,叶肉坏死,叶片半透明,似白丝或塑料薄膜,易被风吹断。
2.防治措施:防治玉米缺锌的主要方法是基施、拌种和喷施。每公顷施硫酸锌15-30公斤,与细土混合,播种前撒入播种沟或穴中;每10公斤种子拌种,将40-60克硫酸锌溶于0.5公斤水中,喷洒在种子表面,晾干后播种;硫酸锌溶液的浓度应为0.2%,一般在苗期和拔节期喷施。肥料溶液为每公顷750-1125公斤。
动词(verb的缩写)磷缺乏
1.症状:硼表现为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上部叶片脉间组织变薄,叶片发白甚至枯死,生长点被抑制,雄穗无法抽出,雄花明显退化,导致萎缩,果穗畸形,种子顶端中空。
2.措施:硼砂和硼酸可通过追肥、喷施等方式施用。最佳追施硼砂为每公顷7.5公斤,叶面喷施浓度为0.1%-0.3%,常用浓度为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