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水稻产区均不同程度发生。它一般会导致水稻减产10%到30%,严重时还会导致作物歉收。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稻瘟病发生率和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出现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可分为苗瘟病、叶瘟病、节瘟病、穗颈瘟病和籽粒瘟病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病、节瘟病和穗瘟病最为严重[1]。苗瘟:由种子载体引起,多发生在3叶前。受害后,幼苗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田间湿度大时,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叶瘟病:按危害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斑病型、白斑病型。慢性病灶边缘褐色带淡黄色晕圈,中心灰白色,墨绿色小斑点扩大为梭形斑点。叶背有灰色霉层。病灶多时,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点,发展缓慢;急性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斑病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斑,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受害;白斑型病斑在幼叶上产生白色亚圆形斑点,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抽穗后水稻节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然后向节周围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颈瘟:穗颈出现褐色小斑点,造成枯穗粒粒。

2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秸秆和水稻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给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在适宜的温度和高湿、雨、雾和露水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孢子形成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宜温度为25-28。发芽需要有水存在,持续时间为6-8 小时[2-3]。只有当温度适宜时,才能形成附着胞,产生侵入丝,穿透水稻植株表皮,扩散到细胞间,吸收养分。阴雨天、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多云、有露水,传播迅速。

3 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施氮肥过量或过量,造成叶片过嫩,水稻长势旺盛,早收秧,秧苗青绿,抗病力弱,易引起稻瘟病。

3.2 播出日期太晚

在江南地区,水稻播期推迟,容易遇到平均气温20左右、大雾、多云或连续阴雨天气,易导致水稻发生流行。爆破。

3.3 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能力不同。一般来说,粳稻比籼稻易感稻瘟病,晚稻比早稻易感稻瘟病。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侵染能力也不同。

3.4 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水田长期采用深水灌溉,没有排水;漏水田管理不善,水稻孕抽期缺水;冷泉水直接用于山区灌溉。在这三种情况下,水稻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片组织脆弱,病原体容易侵入。

4 预防方法

4.1 抗病品种的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2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择无公害水稻品种,必须把握适应性、高产性、抗逆性和品质性四个原则。这些原则要综合考虑,不能一味追求产出。

4.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处理稻草

水稻收割后,秸秆要全部收回,不能留在田里。如要使用,须经高温(50-60)处理10-15天后方可施于田间。病害严重的稻草应焚烧。

4.3 种子处理

浸种选对药,彻底浸种消毒,可杀灭种子上的病菌。种子可用10%浸灵EC的5000-6000倍液浸泡5天左右,10mL可浸泡30-40公斤种子,注意浸到底,不清洗直接催芽;或用1袋25%丙氯胺乳油(10毫升)加水40-50公斤配成药液,浸泡种子60公斤,视气温浸泡5-7天,每天搅拌1-2次,并浸泡一次。

4.4 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水稻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水平,科学配制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肥不宜偏施,应增施硅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追苗,使水稻在抗病力弱的三个关键时期落黄。适度排水和晒干可促进水稻根系新根的萌发,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可控制肥效,促进正常黄化;可使茎叶健壮,增强抗病能力[4]。

4.5 化学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早抓叶瘟、严治穗瘟”的原则。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早期预防。 7月1日起,水稻拔节期,注意天气情况。若阴雨天持续2天以上,应立即施药,防止稻瘟病发生。预防药物包括三环唑、咪鲜胺或它们的复方制剂。根据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57天喷一次,基本可以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严格按说明书指导或使用。第二步及时服药。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防止疾病蔓延,引起全场流行。选用药剂有稻瘟灵、富士1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切勿漏喷[5-6]。步骤3 查看施药田地。如果叶瘟和穗瘟发生已经很严重,每穴30%以上的有效穗被害,可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采取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稻穗有还未到成熟期,还有20%的叶子还保持绿色,这时候要继续喷药控制病害的蔓延,必须先用强氧化剂灭菌,再用富士1号进行后保护。二是稻穗已经完全成熟,粒皮发黄,稻粒干硬。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采取管控措施,因为即使不管控,也不会有二次感染和扩大。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求喷洒农药做到“五个标准”:一是病虫害诊断要准确。二是准确用药,对症下药。三是药液的调配和调配一定要准确,按说明书配药。第四,面积要准确才能准确用量。五是时间

要准,把握病害发生的时期及时用药,喷药时间一般选择15:00以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发快,不宜喷药。若喷药后8 h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或加入优质的增效剂,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查看更多:
  • 学习种植
  •  
  • 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米兰花掉叶子怎么办
    米兰花掉叶子怎么办
    家里种的稻兰花叶子很容易变黄。造成稻兰花叶片脱落的原
    农作物防冻的方法
    农作物防冻的方法
    如果作物歉收,产量会严重减少,有些作物甚至会歉收。让我们
    菖蒲的繁殖方式
    菖蒲的繁殖方式
    菖蒲(学名:菖蒲):又名菖蒲、藏菖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
    水稻秧田应加强温度、水分和通风管理。原理是防止因棚内
    夏玉米播种的注意事项
    夏玉米播种的注意事项
    粮食大作物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
    水稻三大病害防治
    水稻三大病害防治
    作为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它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