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产软件之“根”——对话华为鸿蒙负责人王成录


自华为发布鸿蒙系统操作系统以来,备受外界关注。

是重压之下的紧急情况还是针对新的赛道布局?是做原软件的“影子”,还是肩负产业牵引的新使命?

“在别人墙基上盖房子,再大再漂亮,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新华社记者就“变道超车”和“逆周期创新”采访了华为掌门人王,展望了中国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产业自主的“根”。

变轨:打造“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

对于习惯使用Android或iOS操作系统的手机用户来说,鸿蒙系统是什么?

“PC时代用的是windows(微软),智能手机时代用的是iOS(苹果)和Android(谷歌)。”王陆承说,“鸿蒙系统是一个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有了操作系统,包括手机在内的大大小小的硬件都从底层连接起来,就好像集成到了一个设备里。从手机、手表到家电、汽车,从智能办公、智能出行到智能家居、智能工厂,设备的“孤岛”将是可及的,人们可以更愚蠢地控制它们。

“我们不是在为Android或iOS制造替代品。”在王看来,如果没有本质区别,很难建立新的生态链;新体系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在未来10年带来一个产业变革期,这将是独立操作系统的历史性机遇。”

“一定要让生态在自己的基础上成长。”王对说道。

中国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

基础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操作系统。

不仅是信息产业,还有很多其他产业都依赖于它。在一个软件操作系统的帮助下,传统制造业可以更容易地生产智能硬件,大大降低了“智能制造”的门槛。万物互联的智能应用一旦能够开放,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

“我们正处于大规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下一代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哪些?这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能不能抓住产业转型的历史机遇,不被时代淘汰,取决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王对说道。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为产业升级准备了良好的前提和外部环境。

2021年,鸿蒙系统装机量将超过3亿台,计划从智能手机、pad扩展到全场景。“能否帮助家电行业、钢铁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等实现高效转型升级?操作系统必须承载使命,是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王对说道。

培养人才:打造国产软件的“根”能力

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使用”计算机到“建造”计算机,越来越多的R&D力量投身于基础技术。

没有“根”,任何行业都无法蓬勃发展。

但是前面的路很难走。高端人才难找是普遍的挑战。比如编译器,可以看作是程序员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和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之间的字典,堪称软件领域的“皇冠上的明珠”,难度极大,研发周期长。相关的R&D人才在中国很难找到,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自己培养。

“国内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有几千万,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有一百多万,但是基本的软件技术很少有自己做的。”王表示,“我们希望打造的操作系统,将成为未来万物互联世界中基础软件的‘根’,也将沉淀中国一批基础软件人才。”

逆行:越是困难,越是勇于创新。

鸿蒙系统正在经历最后的抵抗,因为来自无法控制的外国势力和稍纵即逝的沉重压力

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销售收入8914亿元,同比增长3.8%;R&D投资1419亿元,同比增长7.8%。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7200亿元,研发投入位居全球前列。未来五年,R&D投资预计将超过6500亿元。

“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投入研发。”王对说道。以王为首的消费软件部门,每年的预算在30-40亿元。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生态建设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必须勇往直前。”王对说道。

标签:
  • 学习赚钱
  •  
  • 成功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专访GE段小缨:除武汉外,GE在华生产基地已全部复工
    专访GE段小缨:除武汉外,GE在华
    中国1-2月经济运行数据16日发布。受疫情影响,工业、投资
    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备迎接疫后消费反弹
    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携手发挥5G在抗疫方面的技术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携手发
    高通中国董事长孟朴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
    专访鹏博士周思华:数字经济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专访鹏博士周思华:数字经济是
    借助“新基础设施”,5G、数字化、云服务成为新的风口。鹏
    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亏钱,不要错过良机”
    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
    "市场是周期性的。"苏世民在他的书中写道,在他的职业生涯
    专访君实生物CEO李宁:科创板让企业与国内创新链联接更紧密
    专访君实生物CEO李宁:科创板
    “过去十年,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巨大变化,为‘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