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正在努力使经济回到正轨,甚至试图“夺回失去的时间”。“考虑到2020年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长预计将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半年的增长必须大幅反弹才能实现全年目标。”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仍有恢复经济的潜在政策弹药。
具体来看,屈宏斌指出,比如推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基建投资强劲反弹;将财政赤字扩大到GDP的3%-4%,或者发行特别国债,为企业减税提供资金;降低存款利率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促进银行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加大政策宽松力度可能会引发对潜在杠杆的担忧。”屈宏斌认为,平衡宽松和去杠杆的关键是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
据测算,中小民营企业不仅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而且与大型民营企业的专利总量之和也占到了70%以上。同时,民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高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持有80%以上的企业债务。屈宏斌表示,因此,将信贷从杠杆率过高的国有企业重新分配到生产率和效率更高的私营部门,将有助于减轻债务负担,有效利用信贷资源。
为了使经济生产回到正轨,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关键是兼顾安全和质量。屈宏斌表示,虽然目前各行业都在缓慢复苏,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复工过程并不相同,完全复工还需要时间。
具体而言,工业部门复工相对较快,而中小企业复工较慢。截至3月10日,建筑行业复工率已达58%。屈宏斌预计,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未来几个月建筑行业将加快复工步伐。
与此同时,物流业的复苏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复工率已经超过六成,其中深圳高达百分之九十七;但由于消费行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限制解除较晚,复工相对较慢。
屈宏斌提醒,要实现全面复工,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包括健康安全指标高、交通禁运和隔离需求导致人员短缺、物流运输受限导致上下游供应链中断等。
谈及消费市场的回暖,屈宏斌表示,疫情期间,一些必要的消费是由线下到线上实现的。相信随着疫情的结束,消费者会在第三季度增加消费,以弥补上半年失去的机会。比如汽车行业2月份销量同比下降近八成。随着增加指标、给予补贴等鼓励购买政策的出台,汽车消费有望在疫情过后出现反弹。
屈宏斌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传播速度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各国政府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目前,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采取或多或少的宽松政策来应对。不过,疫情的影响虽然迅速且巨大,但仍是暂时的,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将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美国为例,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000例,但除此之外,企业债券利差的迅速扩大以及国际油价失速对企业信贷和投资造成的潜在影响,可能是其决定意外降息的更重要原因。”屈宏斌说。
据汇丰银行美国经济学家预测,美联储将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再次降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将继续降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