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于米,相期于茶——专访宗庆后


中等身材,身着深色翻领外套,脚上穿着那双标志性的黑色布鞋,脸上带着微笑,眼中带着坚毅,宗快步走进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坊。一场关于“中国经济韧性”的对话由此展开。

宗做客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与主持人畅谈“中国经济韧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从来不缺少传奇。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标签和象征。42岁创业,宗用借来的14万元和一辆三轮车,把娃哈哈从一个街边小厂变成了中国的食品饮料巨头。在外界看来,宗这一代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白手起家、坚忍不拔、坚毅果断、自律、诚信感恩,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个商业王国。

2020年,宗75岁。站在新十年的开端,他继续为娃哈哈庞大的帝国规划未来。他坚信中国经济有很大的韧性,娃哈哈能成为百年企业。应该继续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解决更多的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娃哈哈的三个关键节点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说过,他创办联想只有两个动机,一是出于证明自己的冲动,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出身贫寒的宗有着更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

在42岁之前,宗后卿卖过冰棍,干过农活,修过水坝,甚至干过割米、烧窑、削山等一切能干的苦活。1987年,做了多年校办企业业务员的宗带领两名女教师,用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这家位于杭州清泰街160号的校办工厂,成为娃哈哈最早的起点,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没有奇迹。真正的奇迹来自努力。1989年,以非凡的忍耐力,宗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创办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并成功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儿童营养液。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好评。“我们觉得代加工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们下定决心开发自己的产品。”宗后卿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解决了当时独生子女偏食导致的营养不良问题,效果也很好。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1988年,娃哈哈研制成功儿童营养液,1992年获国家星火科技二等奖。

“喝了娃哈哈,吃着都香”。那一年,儿童营养液广告铺天盖地。娃哈哈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利润突破2000万元,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1991年,娃哈哈迎来了第二个重要节点,——“小鱼吃大鱼”,收购了当时资不抵债的国有杭州罐头厂。杭州罐头厂的合并促使娃哈哈走向规模化,成为改革开放后典型的合并案例。

“杭州罐头厂出口业务受阻,全部停产,发不出工资,也没有工作,所以当时分管的市领导想让我们接手。”宗回忆说,根据谈判,娃哈哈与杭参厂合并时只需要承担500名工人的服务。即便如此,大厂子的员工也不愿意被接收。我为工人工作,并承诺每个人都会受到平等对待。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我们就会获得更高的奖金。最终投资8000万元接收了2000多名在职员工,解决了500名退休员工的安置问题。"

1991年的“小鱼吃大鱼”事件,被《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称为一次大胆的改革开放。

站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宗把握住了最激荡人心的时代脉搏。合并后,航灿厂三个月扭亏为盈,当年产值2.5亿元,利润40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商贩们提着一袋袋现金抢货,但娃哈哈的仓库空无一人。

1994年,在国家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大潮中,娃哈哈兼并了四川涪陵的三家工厂,开创了产业扶贫模式。宗回忆说,“我们合并工厂后,解决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也为他们解决了搬迁安置,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全国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都来找我们投资。现在娃哈哈在全国80多个生产基地,差不多有一半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1994年,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西部大开发,一举兼并了涪陵地区的三家特困企业,迈出了全国扩张的第一步。

通过兼并和各地对口支援,娃哈哈迈出了“西进北出”的步伐,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实现了地产和产区销售,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饮料企业。

在宗的记忆中,娃哈哈的第三个关键节点是著名的“达娃之争”。娃哈哈和达能的合作始于1996年,刚开始还算有成效,但后期双方因为理念的不同,矛盾又开放。

时过境迁,宗在回顾这场战役时,有了更多不同的认识。“和外资合作可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发展更快,但他们不是来帮你的,也是来赚钱的。达能不了解中国市场,不信任我们自己经营,所以设置了很多障碍。同时,他们还收购了乐百氏和上海光明,进行同业竞争。”

两年多来,双方在国内外经历了数十起诉讼和仲裁。最终,娃哈哈和达能达成和解。“通过打赢这场国际商战,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竞争。只要我们依法办企业,依法合作,诚信合作,走遍天下都是合理的。”正是宗的胆识和魄力,成就了娃哈哈的产业帝国。

“高帆挂斜阳,忽不听人声。”这就是南宋诗人陆游,他用诗歌记录了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于创新,求真务实,这样的精神内核一直流淌在浙江人的血液里。当遇到困难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寻找出路,而不是等待帮助。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娃哈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在阵痛中逐渐摸索出改革的方向。

赢得市场背后的成功密码

从某种程度上说,宗代表了娃哈哈,而娃哈哈就是宗的一切。宗的个人传记《万有引力原理》曾提到宗是一个“温和的鹰派”。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和“家长”的管理风格,让娃哈哈迅速攻城略地。

多年来,外界一直在追问娃哈哈的“成功密码”。在宗后卿看来,如果说娃哈哈真的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主业发展,小步快跑;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做自己心里没底的事,永远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在其他行业赚大钱就头脑发热;坚持诚信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对每一位消费者负责。

事实上,娃哈哈的成功离不开宗创立的联合营销体系。这套体系至今仍是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被哈佛商学院引为中国渠道创新案例。宗后卿在如何销售产品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1994年,为了解决坏账和三角债问题,宗提出,所有经销商必须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在经营过程中一次性结清货款。作为回报,娃哈哈承诺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并按高于同期银行利率支付经销商保证金利息。

联合营销体系奠定了娃哈哈庞大营销网络的基础。

通过这种方式,娃哈哈与经销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从一个企业在市场上与别人竞争,变成了与上千家企业共同竞争。同时,娃哈哈通过帮助经销商发展二级联合营销体,将市场网络延伸至农村,使产品在短短一周内遍布全国300多万零售终端,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联合营销的本质是解决厂家和供应商的关系,同时给娃哈哈带来巨额预付资金。娃哈哈从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农村可以让畅销的产品“遍天下”,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

跟进策略是娃哈哈赢得市场的另一个武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传统的八大饮料厂逐渐衰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可乐型饮料在中国流行起来,娃哈哈展开了后续创新,立志做中国自己的可乐。1998年,娃哈哈推出可口可乐,立足三四线城市,优势一度直逼前两家可乐公司。

利用渠道优势,努力跟进创新,配合广告投放,娃哈哈通过并购迅速占领市场,前期制定了正确的创新路径,使娃哈哈走上了快车道。长期以来,娃哈哈一直追求做一个物美价廉的大众品牌。营养快线、AD钙奶、八宝粥、包装饮用水等产品的热销,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让娃哈哈实现了最佳的包装成本控制,让其他品牌望尘莫及。

“娃哈哈是国内较早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之一,技术先进,效率高,效益好。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成本控制标准。”宗后卿说:

创业33年后,宗后卿仍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时间,他在一线市场跑200多天,去各个地方和经销商、商贩聊天。他也是娃哈哈最勤奋的销售员和市场研究员,自诩自己“可能是世界上喝饮料最多的人”。他会到处品尝当地的饮料,他的办公室和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空饮料瓶。宗坦言,33年来,娃哈哈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甚至弯路,但专注产业和品牌的信念从未丧失。

宗的勤奋体现了浙商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一切办法的“四千精神”。他敢为人先,肯吃苦,勤探索,推动他们扬帆起航,兴风作浪。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对变化做出反应,并把变化当作机会加以利用。”企业家精神在于有勇往直前、敢于冒险的勇气。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市场探索,造就了今天民营企业的创新格局。

不知疲倦的登山者

唯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过去7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归功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大胆创新,他们利用市场和技术的力量推动变革。

早在之前,娃哈哈就已经做了很多多元化的尝试,但业务本身就是试错的积累。不管市场反应如何,宗和娃哈哈从未停止。

宗认为,娃哈哈有创新基因。娃哈哈成功的起点是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产品——儿童营养液,其不断发展壮大也是因为投入巨资引进一流生产线,实现了规模效益。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可以说是赢在技术和创新。

娃哈哈一直走在从跟进创新、引进创新、最后自主创新的路上。

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领域,2015年,娃哈哈“食品饮料智能工厂项目”入选首批智能制造

2017年,娃哈哈建成国内首条数字化、智能化饮料生产线,每小时产能5.4万瓶。

“娃哈哈早就成立了精密机械公司和机电研究所,进行智能饮料生产线和智能装备的产业化研究。目前,我们计划在现有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运输物流智能化。”显然,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娃哈哈的新标签。

娃哈哈工业机器人

2019年,娃哈哈彻底解决了机器换人问题,自动上下料的机器人实验成功。全面推广后,整个饮料生产线没有了过多的体力劳动,智能化又进了一大步。未来,娃哈哈将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开拓创新,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在创新问题上,宗不急于求成,冒进。“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光靠联合营销体控制经销商渠道是不够的。因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和我们以前的消费习惯不一样,他们有很多想法。我女儿是80后,用90后,00后的人,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也培养了一些年轻人。我喜欢的包装就换了。”

引入年轻设计师和策划人,提升产品品味,借助大数据精准定位消费需求,当然包括电视、户外、网剧、Tik Tok、电竞、高校等全覆盖、立体化的广告投放,都在让娃哈哈更年轻、更健康、更时尚。对于娃哈哈来说,线下渠道就像毛细血管,线上渠道可以让营销更加灵活,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重塑品牌形象,帮助品牌升级。

近年来,娃哈哈在创新前沿的“多玩”让人眼前一亮。娃哈哈与阿里联合推出共享服务信用亭,也大举进军大健康市场,重点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中医食疗等方面寻求突破。它所走的每一步都表明,70岁的老人宗仍在不断突破自我。

“实体制造业和食品饮料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企业要积极推进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进行创新、转型升级,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一直在推进工业数字化,包括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营销数字化,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宗后卿说:

一路走来,宗带领娃哈哈员工努力拼搏,用一砖一瓦打造了娃哈哈这个食品饮料王国。他坚持的每一刻,都有着令人感动的坚韧。“娃哈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直有危机感。如果能未雨绸缪,就能从容面对危机。”宗后卿对娃哈哈的目标是成为百年老店。

多年来,他始终弘扬“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社会公德,鼓励实体经济,通过产业扶贫和公益捐赠,不遗余力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宗让人们看到,一个企业家永远有一颗最朴素的初心。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这位75岁的教练仍然活跃在商界。他不追随幻想,也不沉湎于空洞的声音,只求踏实的态度,精耕细作。宗领导下的娃哈哈,将如其名,展现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与其他制造业企业一道,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石,激活中国经济更强的韧性。

标签:
  • 商界访谈
  •  
  • 精英访谈
  • 更多栏目最新
    专访GE段小缨:除武汉外,GE在华生产基地已全部复工
    专访GE段小缨:除武汉外,GE在华
    中国1-2月经济运行数据16日发布。受疫情影响,工业、投资
    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备迎接疫后消费反弹
    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携手发挥5G在抗疫方面的技术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携手发
    高通中国董事长孟朴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
    专访鹏博士周思华:数字经济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专访鹏博士周思华:数字经济是
    借助“新基础设施”,5G、数字化、云服务成为新的风口。鹏
    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亏钱,不要错过良机”
    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
    "市场是周期性的。"苏世民在他的书中写道,在他的职业生涯
    专访君实生物CEO李宁:科创板让企业与国内创新链联接更紧密
    专访君实生物CEO李宁:科创板
    “过去十年,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巨大变化,为‘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