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紫癜病的防治


大豆紫癜病症状:苗期感染时,子叶上出现不规则的褐斑和云纹,幼茎变细,幼株过早死亡。当叶子被感染时,最初会出现小圆形紫红色斑点。膨大后,变成不规则或多角形,棕色或深棕色。它们主要发生在中脉或侧脉的侧面。当条件适宜时,病斑融合成大的不规则斑点。叶子上的病斑呈紫褐色且拉长。严重时,叶子会变黄。湿度较高时,叶片两面出现紫黑色霉状物质,即致病性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上的病斑呈长形或纺锤形,红棕色,后来变成灰棕色,有光泽。严重时整个茎变成黑紫色,上面长出稀疏的灰黑色霉层。豆荚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病斑呈灰黑色,荚果干燥后变黑。产生紫黑色发霉物质:豆子受侵染,病斑不规则,仅限于种皮,不深入内部。根据品种和发病时期不同,症状差异很大。多数呈紫色,有的呈蓝黑色,肚脐周围形成浅紫色斑块。严重时整个豆子变成紫色,有的甚至开裂。

病原及发生规律菊池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种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最初侵染源。若播种带病种子,会发生子叶病害,病苗或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大豆花结荚期多雨,气温较高,平均气温25.5-27,病害较重;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病情较轻或无病。连作地区该病更为严重。大豆结荚期多雨,病害严重。病株下部的荚果发病率高于上部荚果的发病率,为害也较重。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上,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早熟品种也有明显的防病效果。与草或其他非寄主植物轮作两年以上。剔除病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大豆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深耕土地,减少初侵染源。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初花期、现蕾期、结荚期和嫩荚期是防治紫斑病的关键时期。可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粉剂500600倍液; 50%多菌灵乙硫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丙烯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亩喷药液35-40kg,均匀喷施。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方式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