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泡好的大米仍会患恶苗病?


浸种是防治恶苗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农民反映,水稻种子经过浸种,为什么田间仍出现恶苗病呢?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操作不规范。没有专门的浸种池,浸种浓度任意。有的农民甚至将种子浸泡在流动的溪流中,或者将种子与包装袋一起浸泡,导致种子与液体接触不充分。效果自然很差。

二是浸种时间不够。一般情况下,种子需要浸泡至少4小时,最好是12至24小时。有的农民只浸泡种子两三个小时,甚至不到半小时。

第三,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的农药。比如,农药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假农药,或者拌种剂被误认为浸种剂等。

四是发芽期病害较多。有的农户发芽时温度过高,特别是移栽时苗盘集中堆放,导致发芽期温度较高,容易被病菌感染;有的旱稻秧田覆盖地膜,导致苗床温度较高,也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发展。

五是长期使用同一种浸种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如长期使用咪鲜胺,可交替使用25%氰胺酯混悬剂20004000倍液和16%二黄菌素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液体等

目前,有少数农民将恶苗病的发生归咎于种子中的米粒,俗称“米粒”,是没有种壳的种子。这是对恶苗病的巨大误解。只要籽粒完整,胚芽不被破坏,没有壳的种子也能正常发芽,发育成正常、强壮的植株。它们与恶苗病无关。杂交种子本身具有谷壳不紧密闭合的生理特征。另外,脱粒过程中的机械作用使谷壳脱落,形成“米粒”。一般杂交种子中都会有一些“米粒”,但这并不是种子质量问题,与恶苗病无关。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学习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