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袖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一、形态特征幼菇菌盖灰白色,菌鳃白色。子实体多为丛生,较少单生。 2.生态特性生于晚秋早春的杨、柳等阔叶树的树干和落木上。野生菌分布于福建、云南、江西等地。但需要指出的是,同种的小平菇和台湾袖珍菇之间存在地域差异。例如,平菇幼时菌盖呈灰黑色,有的花朵较大,容易开伞。三、生物学特性1、营养。台湾袖珍菇菌丝体生长粗大,生长快,抗菌能力强,适合培育台湾袖珍菇,如杂木片、棉籽壳、甘蔗渣等。适当添加矿物质,如过磷酸钙、钙镁磷、碳酸钙、石膏等,有利于小平菇的生长。 2. 温度。菌丝生长阶段,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7-30,最适温度为23-26;子实体分化期,出菇温度范围为8-20,最适温度为12-16。台湾袖珍菇性温变硬。结果期需要一定的温差,刺激子实体分化加快,出菇整齐,产量增加。 3、湿气和湿气。在菌丝生长阶段,堆肥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5%-70%,远高于其他食用菌所需的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为65%;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如果低于65%,空气太干燥,菇体会变小。雷之死。 4.空气。台湾袖珍菇属于好氧菌类,应时刻保证通风良好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5. 光。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生长。子实体阶段对光照要求特别敏感。在无光照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形成。直射光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散射光有利于生长,但以强散射光最为适宜,尤其是在冬季。强光使菇体保持洁白。 6. 酸碱度。台湾袖珍菇需要酸性生长环境,最适PH值为5.5-6.5。四、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优良菌种。在鸡鸡菇即小平菇系列品种中,有不同温型的品系。台湾袖珍菇,目前多为宽温品系,尤其是耐高温品系,四季皆可栽培。同时,应选择优质、高产、结实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系。福建目前栽培的主导品种是“袖珍2号”,深受菇农青睐。因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收获蘑菇。 2、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为防止制种过程被杂菌侵染,节约能源,制种应在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进行。一般以入秋后气温开始下降为宜开始播种。 3.选择正确的配方。配方一:96%棉籽壳、2%石膏、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或钙镁磷)。配方二:杂木屑(或甘蔗渣)40%、棉籽壳55%、大豆粉(或玉米粉)2%、石膏2%、过磷酸钙1%。 4、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台湾袖珍菇的栽培可因地制宜选择多种栽培方式,如:瓶栽、盆栽、箱栽、边栽、地栽等。但目前在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中,采用落地墙种植更为合适。其优点是栽培量大,易于管理和采收。 5、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出菇期要协调管理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四要素,及时补充养分,才能达到优质高产。 建立冷处理制度。为增加温差刺激,特别是夏季,菌袋每次进入催菇阶段,都要分批运入5-8的冷库进行“冷处理”,每次大约8-12 小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夏季,每天的温度往往远高于出菇温度。按照常温,不会出菇或出菇不多,但只要进行“冷处理”,又会出菇,实现高产,全年挂果。蘑菇的目的。 建立温度调节、湿度调节、气体调节和光照调节系统。

调温主要是加大栽培田昼夜温差,高温期要进行“冷处理”;调湿应采用超声波雾化器微喷、细喷;调风主要是保持通风环境,采用正压送风系统,使栽培场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至于过高,防止畸形菇的发生。调光意味着使用漫射光。冬季要适当增加亮度,这样菇盖才不会变成深灰色,菇体也比较厚实。 建立营养补充体系。反复结果后养分损失较大。菌丝净化,加之喷水袋内菌丝透气性差,导致出菇量急剧下降。为此,应进行“散气”、“扩气”,配制10000倍速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用营养液浸泡菌袋,及时补充营养,可再次提高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5、采收保鲜台湾袖珍菇应及时采收。一般在菌盖长到3厘米时采收(蘑菇大小为2-4.5厘米),送入加工车间立即分选。按市场要求分级包装。储运过程中应保持5-8,以防过早开伞和老化变色。资料来源:互联网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教程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