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菇棚的建造及其调控


食用菌的栽培是在栽培料、菇棚、水分、菌种等物质因素和温度、氧气、光照等可控管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只有根据食用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严格控制各种环境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大棚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优势,实现高产、优质, 和高效的生产。根据现有食用菌品种的生产和模式,一般有大圆顶棚、斜棚、仿冬暖棚、冬暖棚等。除大拱棚外,其他形式还有半地下和地上等级两种,半地下棚也因开挖深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受建设成本、栽培方式、栽培品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地以坡棚和仿冬暖型为主。菇棚的基本结构1、大拱形棚无围墙,全支撑,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一般面积约200平方米,竹木结构造价约1000元。所有材料均可使用2-3年,折旧成本仅需数百元。考虑到降温,也可以建半墙式,即四周墙高50厘米左右;温室为东西向,不设通风孔,只留一个出风口,必要时掀膜通风。 2、斜棚东西向,四周用土墙围成,顶上搭竹竿,覆膜。对于半地下结构,开挖的土直接堆放在北边,形成自然坡度;地面棚需砌土墙,南高约80厘米。东西山墙亦为土墙,留一进门。棚顶覆盖茅草和秸秆遮阳保温,可根据生产季节和品种灵活控制。斜棚一般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造价在2000元左右。 3、冬暖棚东西方向砌三四道土墙,墙厚0.51米不等。棚内立柱12排,系立杆,棚面微拱。更好地接受阳光。棚内空间较大,南侧一般高1.5米左右。进入操作基本没有限制,北侧高度2米多。由于空间大,保温通风好,但造价也高。一般200平方米的大棚投资在4000元左右。 4、暖冬温室与蔬菜大棚(日光温室)一样,严冬时节最低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对中温食用菌出菇十分有利,特别适合生产高档珍稀食用菌。是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投资大,一般需要6000元左右,目前很少用于生产。温室温度控制温室内温度具有季节周期性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a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b.随太阳高度不同而变化; C。日高夜低。因此,日常管理应根据季节和每天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温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首先应通过调整屋面覆盖物的厚度来调节:进入低温季节后如加厚覆盖物,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可采取两膜一苫、双膜双苫等措施可采用,温度低于-13时,除中午杂草苫透入阳光外,可暂时采用火炉升温的方法。温室温度日变化以尽量减少温差和保持基本平衡为原则,根据季节和品种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高温季节应根据每天的天气和温度情况进行管理:如遇阴雨天,可打开通风孔降温,同时增加湿度;在茅草上喷水强制降温的方法;夜间降温时打开通风孔,结合强制通风效果更佳。低温季节,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防治要以升温和保温为主:一般晴好天气,上午9:00后卷起草苫,透光透热。此时棚内雾气弥漫,湿度饱和。之后,温度以每小时约1C--3C的速度升高。 11点以后,雾气基本散去,离地面20公分的地方只有一层薄雾。它不是太大。此时根据温室与太阳的角度和位置,以及外界风向和风力,随时准备放下茅草,进入保温期。

棚内湿度控制棚内湿度一般通过3种方式进行调节:一是日常喷水,除对空气、地面、菌壁(犁沟、栏架)喷水外,还要对周围墙壁喷水。这也很重要;其次,保持地面较高的含水率是保持棚内湿润的重要途径;三是在棚舍周围或菌壁边缘挖蓄水沟,对保持和稳定棚内湿度也有重要作用。另外,棚四周和屋顶的植物,除了对棚内温度有积极作用外,在增加和保持棚内湿度方面也不可小觑。一般食用菌栽培应保持棚内湿度在80%-95%,适宜的湿度为90%-95%。湿度低于80%会阻碍子实体的生长,达到100%则通风不佳,容易造成一些杂湿。细菌等空气调节一般食用菌允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3%),最高不允许超过0.1%。一般当浓度在0.05%左右时,人进入温室后“霉味”就很微弱了。没有闷热感。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是:夏季夜间通风,或强制通风;屋顶上的上述藤蔓可以有效地增加棚内的氧气。冬季根据气温变化,一般可以在中午开通风孔,但前提是棚内温差不要太大;当外界温度在5以上时,将棚南面的塑料薄膜掀起10厘米左右,通风效果很好。明显的。光照的调节取决于季节和品种。一般棚内光照强度应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对部分因光照强而降低产品品质的品种,可适当降低至200-300勒克斯。控制措施主要有:打开通风孔和出入口;将屋顶北缘的草苫抬高20-40厘米;将棚南边的草苫卷起40厘米或用较薄的草苫等。盖板加厚,通风孔不能打开时,应开灯照明。进棚操作观察时开灯,基本可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不需要“常开灯”浪费电能。 (秦瑞敏)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案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