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地诊断食用菌病害


菇棚病害诊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食用菌菇棚病害的诊断是食用菌综合技能的体现。食用菌科研人员诊断与食用菌技术推广人员诊断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采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培养、分离和镜检,然后再得出结论。他的确诊率高,防控方案正确,但时间慢,不适合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蘑菇棚的诊断是不同的。要在第一时间初步判断引起症状的范围,并立即给出初步治疗方案,再根据实验室分析鉴定修订防治方案。因此,在判断是否有病虫害、药害、寒热害等症状时,应注意程序和因素。 1、观察从局部盖片到观察全株子实体,还取决于病菇体所在的菇棚位置,以及栽培方法和栽培习惯。看着蘑菇棚,你可以看到一个症状,一个现象。如果你观察几个甚至几个蘑菇棚,你可以发现一个规律。这里有自然和人为的症状。 2、询问菇棚环境状况、连作条件、品种、堆肥情况、品种类型、理化条件控制等。分析病害时,要考虑菇农的栽培历史,过去应调查食用菌种植情况。 3、了解菇棚栽培品种的特性和特点,包括耐寒性、耐热性、耐二氧化碳性、敏感性等,看是否适合当地气候和季节栽培。不同地区引种推广的栽培品种,品种的耐高温、耐热、耐寒性不尽相同,因此栽培方式也不同。 4、收集菇农使用菌药的习惯,栽培期间使用菌药的历史,解读所用药物的包装袋和成分说明,存放菌药的场所都在范围内调查和了解。有的菇农为了防病施药,将几种杀菌剂混入一桶水中,杀菌剂、杀虫剂、营养药等多种杀菌剂混合,假冒伪劣杀菌剂充斥其中,喷几天一次。食用菌的生存和生长受到限制。诊断时,需收集核对菇农使用的药袋。 5.栽培地天气、季节、气候、温度、湿度、自然灾害等记录。突发疾病与气候有直接关系。如雪、雾、连续多云、下雨等,在诊断时应充分考虑。六、采样采集疾病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分析和鉴定。菇棚病害诊断范围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不同的技术人员在病害诊断时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种现象也可以得出很多结论或补救措施。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往往对疾病给出单一的解释。在现实中,食用菌复杂的栽培、管理、防病用药、天气、原料等因素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诊断疾病时,应考虑以下范围,逐步排除。首先,应诊断类型。这是一种病吗?害虫?还是身体疾病? 1、病害食用菌感染寄生虫,干扰和破坏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甚至出现外形异常,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变质甚至死亡,常有病害中心,具有传染性,并有逐渐蔓延扩大的趋势,由点到片,到食用菌表面。 A。真菌病害:食用真菌为寄生菌,受病原体侵染,受感染部位长出霉质和菌丝,产生病变症状。 b.细菌病:食用菌感染引起组织崩解腐烂,细菌脓液溢出,散发恶臭。 C。病毒病:食用菌感染引起菌丝退化、褐变、变软、无菌丝束,产生各种畸形菌。严重时不能形成子实体,严重时会形成无菌区,并出现传染蔓延。 2、虫害蘑菇蚊、蘑菇螨等有害昆虫进食吸食。因咀嚼食用菌引起的食用菌异常生长和损伤。没有病原体,看不到昆虫。 3、生理性病害受不利生长环境和天气、栽培习惯、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食用菌出现部分、整株或片状、无虫害、无病原体的异常现象。

标签:
  • 菌害防治技巧
  •  
  • 快速菌害防治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