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质量鉴定与复壮技术


1、一等种(母种):在同一培养基上,具有原菌株的菌落特征,无病虫害细菌,菌丝白色,生长旺盛,边缘整齐,不黄变,不老化,年龄大细菌的它用于在斜面刚刚长满时扩大原始物种或传代。 2、次种(原种):无感染、病虫害及杂菌,菌丝呈白色,粗壮,均匀覆盖瓶身四周,外表颜色一致,无不均匀斑点,培养基由棕-黑色至浅棕黄色,具有蘑菇特有的清香,菌丝不收缩、不发黄。接种后40-50天要满瓶,菌龄控制在菌丝满10天左右。 3、三等种(栽培种):无感染、病虫害及杂菌,菌丝白色和玉米黄色,粗壮结实,均匀覆盖瓶身四周,外观颜色大致相同,无明显的凹凸不平的斑点,培养基呈淡褐色,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培养基不收缩,不吐黄水。菌丝应在接种后30-45天内满瓶,菌龄应在菌丝满瓶后15天内使用。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1、直接观察首先肉眼观察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棉条是否松动,试管、玻璃瓶或塑料袋是否破损,有无病害或卫生棉条、试管、瓶子或袋子内有虫害,菌丝颜色是否洁白均匀,有无老化现象。然后在瓶塞边缘深吸一口气,闻一闻是否有菌类特有的香味。可以从原种和栽培种中取出一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用手指捏取材料,检查含水量是否达标。 2、显微镜检查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然后挑取少许菌丝放在水滴上,让菌丝充分膨胀,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在菌丝体染色后通过显微镜检查观察。香菇菌丝要结实,菌丝节长,呈分枝状,说明是正常菌种。如果菌丝节很短,分枝很密,菌丝比较细长,生长缓慢,一般是异常菌种。 3、菌丝生长率的测定将获得的菌种转移到PDA培养皿中央,当菌丝辐射到蔓管时,灭菌后用直径0.5cm的打孔器将边缘菌打出。 Silk在将培养基重新插入PDA培养皿中央培养的同时,每24小时测量菌落直径,直至菌落覆盖整个培养皿,即得菌丝平均生长率。 4、耐高温性测定先将数支亲本试管置于24培养,10天后取出部分试管置于30培养,然后放回24 C培养24小时后。经高温处理后,若菌丝保持健壮、生长旺盛,说明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高温特性。也可以将母种试管转移到草基试管培养基中,24培养5天。正常生长后,将试管置于28培养,若菌丝能长出多于正常,也说明该品种具有优良的耐高温特性。 5、食性评价将试管亲本放入试管内新鲜配制的粪草培养基中,24培养,5天后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果菌株能快速发芽,如果菌株在堆肥中快速生长和扩散,说明该品种的食粮能力强;如果菌株在发芽后生长缓慢,没有向四周和料层深处延伸,说明该品种对堆肥的适应性差。 是劣质菌株。 6、生理特性的测定蘑菇品系生理特性的测定包括酶活性测定和遗传分析两个方面。酶活测定主要是测定纤维素酶活性,遗传分析主要是检测酯酶同工酶,还有RAPD检测等,分析该品种的遗传物质是否保持原品种的特征带,如果遗传分析发现变异则发现在主要标记酶带或扩增带中,表明该品种可能有误或发生突变,为劣质品系。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及复壮方法1、菌种在传代过程中,退化的菌种因遗传物质的变异,导致原有的优良性状逐渐消失或变质,导致生长不良,延迟出菇.产量低、品质差、子实体丛生等。这些现象统称为“退化”。

“变性”是一个群体概念,即培养的中性粒细胞体群中有少数子实体与其亲本不同,不能认为是变性。为细菌退化。菌株的退化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当种群中有害突变的个体数量显着增加并成为优势时,菌株的退化才会出现。因此,虽然个体变异可能是一个瞬时过程,但菌株表现出“退化”却需要很长时间。 2、菌种退化的原因菌种传代过程中菌种混杂,不同品种间交叉感染导致不同品种的菌丝混合在一起,菌丝生长发生变异,导致产生原品种.性状的变化往往表现为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差。 有害突变的发生一般而言,正常菌株经过多代移植后不会导致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但如果某一菌株的菌丝细胞发生有害突变,而该突变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然后,随着嫁接次数的增加,菌丝细胞群中有害突变体的比例会逐渐增加。这样,菌株的生产性能就会相应变差,逐渐出现降解现象。 .杂交菌株中两亲亲核试剂的比例失衡。在转移过程中,杂交菌株的菌丝体会受到外界环境和营养条件变化的影响。一个父母的正常细胞核逐渐成为优势,而另一个父母的细胞核可能不会。适应逐渐减弱,导致双核比例失衡。随着扩管代数的增加,核比失衡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培养中的退化现象。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病毒后,病毒不仅会随着菌丝体的扩大繁殖而增多,还会通过被感染的孢子传染给下一代。当菌株携带一定浓度的病毒颗粒时,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减产和菇质退化。 3、防止菌种降解的措施为防止品系混杂,在品系转移和结果试验中,应加强品种间的隔离,减少品种间的混杂,以保证优良品种的遗传组成能够长期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控制菌株传代次数。菌株传代越多,发生变异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菌株降解的概率也会越高。

应严格控制菌种的移接代数。

  ③、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保存菌种 菌种保存应是短期、中期和长期三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要求从不同保藏方法中进行扩和移接,确保菌种能长期保持该品种的原有优良性状。

  ④、创造菌种生长良好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 菌种培养基的营养条件应适宜,才能使菌种生长健壮,减少退化的发生。营养不足和过于丰富对菌种生长均不利。菌种的生长繁殖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条件适宜,菌种生长正常,不易退化,不相适宜,则会引起菌种的退化。比如芳香族化合物,能诱发绒毛状菌丝体成扇形菌落的形成,这种菌丝体在料床上易形成致密的白斑,导致产量下降。

  ⑤、对菌种可能遭受病毒的感染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对有疑问的菌种要及时检验。确证已感染病毒,尤其是病毒粒子含量大,菌丝体及子实体性状已受到严重影响的菌种,应及时淘汰。

  4、菌种的复壮

  ①、菌丝尖端分离进行提纯复壮,在显微镜下应用显微操作器把菌丝尖端切下转移至新瓶的PDA培养基上培养,这样可以保证该菌种的纯度, 并且可以起到脱病毒的作用,使菌种保持原有品种的遗传物质,恢复原来的生活力和优良种性,达到复壮的目的。

  ②、适当更换培养基,长期在同一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菌种,生活力可能逐渐下降。将碳源、氮源、碳氮比、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作适当调整,对因营养基质不适而衰退的菌种,有一定的复壮作用。

  ③、菌种分离,要有计划的把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法交替使用,反复进行无性繁殖菌种会不断衰退,而经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是食用菌生活史的起点,具有丰富的遗传特性,因此必须定期进行蘑菇菌株的单孢分离筛选,从中优选出具有该品种原来优良性状的新菌株,逐渐替代旧菌株,这样就可不断地使该品种得到恢复,长期使用。(江苏食用菌网  本文仅供参考)

 

 

标签:
  • 学习菌种选育
  •  
  • 菌种选育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