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林下栽培羊肚菌的技术要点


1、选址

一般选择8年生以上的核桃林,以坡度小于15的平地、梯田或缓坡为佳。核桃树基本上排列有序。行距8m以上为佳,小于8m也可。林地背风向阳,水源安全,排水良好,土壤疏松,无污染源,无蛞蝓等害虫。

2. 栽培季节和品系选择

2.1 栽培季节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次年2-3月收获。也可早播,一般在地表温度低于20时播种。

2.2 菌株选择

菌种是决定羊肚菌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栽培羊肚菌的高产优质,菌种一般可自配或从有质量保证、合格的菌种公司购买。菌丝以菌丝密集、生长旺盛、分布均匀、不被杂菌侵染、菌丝布满菌瓶(袋)、菌瓶(袋)口处可见黄褐色菌核为佳。

3. 阴影

羊肚菌菌丝在生长期需要避光,子实体的萌发和菇体的生长需要少量的散射光。因此,遮荫棚应建在冠层密度低或无遮荫的地块。核桃为落叶乔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开始落叶。落叶后,核桃树下光照太强,栽前需搭建遮荫棚。乔木的长度和宽度取决于地块的大小。为便于管理,遮阳棚净高不宜小于1.8m,以核桃树干为支撑杆,以直径8厘米的钢管或木棍为横向支撑,一层6针遮阳棚网和一层三孔遮阳网覆盖在架起的支架上,挖一条遮阳网四面垂直落地的沟,将侧遮阳网埋在沟里,然后用石块压住,防止侧遮阳网不被冬季强风吹走。如果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遮阳网有破损,需要及时修复。

4、整地(菇床准备)

根据地形按水势、风向、等高线编制。清理石头、杂草、垃圾和其他废物。用农机或锄头翻土,在阳光下暴晒一周左右。种植前用生石灰线画出箱面和作业路。箱面宽100厘米,长度视林地实际情况而定。日常管理作业路宽50厘米。栽植覆土后,车面一般比作业路高出15-20cm。

5、播种覆土

从袋中取出菌种后,将菌种碾碎至直径1.0-1.5cm大小,将菌种与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不用)混匀,均匀撒在小室表面。粒种间的最佳距离为2厘米。播种方法有播种和条播。播种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播种方法。将菌种均匀铺于箱体表面,覆以厚约23厘米的土。细菌应完全被土壤覆盖,然后用耙子将箱体表面刮平。条播需事先准备好100厘米宽的箱面,用锄头在箱面上开一条4-5厘米深的播种沟,将菌种均匀撒入沟内,盖上细土,覆土用厚度为2-3 厘米。厘米,一般100厘米宽的面包车可播3粒种子

6. 营养袋的放置和取出

6.1 营养袋的放置

营养袋是促进羊肚菌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为菌丝生长提供营养的基质材料袋。播后1周左右,箱体侧面可见“菌霜”。这时候可以放营养袋,可以在盒子的两边各放两排营养袋。每排袋子之间的距离为40-50厘米。逐条排放,一般每667平方米(亩)可投放1500-1800袋。营养袋与土壤接触的一面需要打开。开口方法是在营养袋的一侧画一个宽1.5厘米,长约10厘米的长方形开口,将开口贴合地面并压实,使菌丝直接接触土壤.当料袋内的堆肥接触时,菌丝体会慢慢长入袋内吸收养分,同时将养分传递给土层中的菌丝体。

6.2 营养袋取出

营养袋一般是在原基出现时才去掉。此时菌丝体已经覆盖了营养袋,袋内的营养物质通过菌丝体逐渐转移到土壤中的菌丝体上,用手捏住营养袋,有感觉时将袋子取下的松动。如果营养袋没有污染,也可以一直保存到第一潮羊肚菌采收。

七、贴合及注意事项

羊肚菌覆盖技术是羊肚菌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在轿厢甲板上方、遮阳网下搭一个小棚,既有利于保持相对湿度,又有挡雨的作用,而且操作方便。一般放好营养袋后,可以搭建一个小棚子:选择竹子作为棚子的骨架,将竹子修剪成两端略尖的竹条,宽约2厘米,长200厘米左右,每根竹条插入进入机舱表面并工作。在道路交界处,每条竹条间距1.5-2米,架好骨架后即可覆膜。覆膜采用普通农用白地膜。一般采用厚度为0.008-0.01mm、宽度为200cm的薄膜,覆盖薄膜的同时压实两侧。

防范措施:

(1)通风措施。覆盖为蘑菇床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播种后土壤含水量高或持续阴雨天气时,菇床湿度高,导致菌丝生长不良,不长或菌丝稀薄等,因此需及时通风,可打孔。在棚子的顶部穿孔以通风。通风孔呈带状分布,孔径约5cm,孔距约1m。如果小棚内温度或湿度过高,除日常通风外,还要打开棚边通风,等温度恢复正常后再盖上薄膜。出菇期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75%80%。

(2) 揭膜时间。出菇后,当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标,气温不高,通风良好时,可在采收时揭去地膜,采收后盖上地膜。

8.水分管理

羊肚菌从播种到收获的田间管理主要围绕着水分,水分管理是关键。核桃树大多分布在山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可以采用滴灌补水。播种覆土完成后可首次安装滴灌带。一般在100厘米宽的车面上安装2条滴灌带,间距约50厘米。水分管理分为3个重要时期。

 

8.1 播种前后水分管理

 

经曝晒的地块在撒种前需浇一次水,使土壤耕层15~20 cm保持湿润,土壤含水量约为20%,即手攥一把土既可成团,松手后又能散开。播种1 d后,再浇水一次,土壤耕层25 cm以上要浇透,土壤含水量25%,略高于播种前,用手攥一把土既可成团,松手落地可散开,且无多余水分溢出,保证为羊肚菌菌丝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8.2 菌丝生长期水分管理

 

播种后,羊肚菌菌丝体在土层中生长,根据天气变化及拱棚内土壤蒸发量补水。时值冬季,拱棚内土壤蒸发量极低,根据菇床表面变化,见干滴水,并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及滴水期间土壤吸收水分的情况决定滴水时长,仍以手攥土的方法来判定是否补水。

 

8.3 出菇期水分管理

 

出菇一般在立春前后,此时温度开始回升,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且棚内昼夜温差大,较大的温差可刺激菌丝体分化,促使羊肚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开始形成原基,此时土壤含水量仍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土壤水分含量仍以手攥土壤的方法来判定是否适宜。这期间注意通风,适当的通风和适宜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羊肚菌幼菇生长,同时避免水分过多造成高温、高湿引发病虫害。

 

9. 采收

 

羊肚菌的采收标准为菌盖直径3.5~6 cm,菌柄长2~4 cm。采收时,用利刀在土壤表面切断菌柄,基部尽量不带泥,以菌柄基部有少量空隙为佳,有利于子实体烘干后保持原有形状。

 

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如温度、湿度、菌种等,但菌种和后期管理是重中之重,只有把好菌种选择关和温度、水分管理关才能收获理想产量。小拱棚栽培模式和滴灌给水方式有效降低了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管理难度,解决了山区缺水的难题,是较理想的栽培羊肚菌方式。

标签:
  • 学习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
    羊肚菌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食用菌之一,属于高档营养品。富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