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种植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散装中药材,可食用也可入药。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的数据,该产品年销量达1000万公斤。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址与准备茯苓种植地点应选择东、南、西10-25排水良好的山坡。土壤以黄沙土为宜,粘土、砾石土不宜种植,也不宜连作。选址后,深翻时应清除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宜使用杀白蚁剂进行土壤消毒。接种茯苓前10天,再次翻土,将土块打散,彻底清除杂质。 2、材料准备茯苓的生长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茯苓的栽培材料应选用松树。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柴栽培和树桩栽培两种。 1、干法备材法选用直径大于12cm的不产松树砍伐(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剪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末端的叶子树,然后根据树的大小用抹刀将它们铲掉。剥去45面的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留45片两指宽的树皮。从上到下不应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铅皮。 (俗称“留筋”)。 1015天后,将树干晒至出现裂纹后,锯成7080厘米长的小段,按“井”字形堆放在向阳干燥处。木垛上铺草料,垛四周开排水沟,地上洒杀白蚁药。 2、树桩准备方法秋冬季砍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清除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和表土,剪掉灌木,挖深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壤中。然后铲掉树桩上4 面的树皮,留下4 个两指宽的引线。最多留46根树根露地,其余剪掉。 3边也要铲根,左右各留一根手指粗的引线,根长1-1.5m。上述工作应在上年冬季进行。三、接种1、接种季节茯苓接种分春季和秋季。春栽从清明到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气温回升较早,宜在清明前后接种;桂北、桂西北地区,以立夏周边为宜。秋季各地温差不大,可以在立秋前后接种茯苓。 2、接种方法茯苓以菌种或新鲜茯苓(菌核)为“种子”进行栽培繁殖。菌类用小松木碎片装瓶(塑料)灭菌,加入适量培养基,再与原茯苓一起培养,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鲜茯苓的繁殖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新鲜茯苓,用竹刀切成带皮块,重0.1-0.15公斤,作为接种的繁殖材料。接种前,在整个种植田沿坡开窖,窖深20厘米,宽40-50厘米,长度视地段长短而定。将地窖底部稍微平整,撒上杀白蚁剂与泥土拌匀,将一段木头顺坡放入地窖内。先放两段。接种细菌时,先用锋利的小刀在两节木头的上半部分切出长宽=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取出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节,并放在两段木板之间,在新的开口处,盖上松木片或松叶,再放一块木板在上面(如果两块木板的重量超过20kg,则不放第三块木板) ,并覆土10-15cm。接种新鲜茯苓片,在木段上端锯几处,将新鲜茯苓片贴在上面,轻轻揉搓,用手压紧,盖上土。树灌接种是在灌木上剪出23个新孔,然后分别在灌木新孔上接种菌种和新鲜茯苓片,盖上松木片和松叶,覆土1517cm,并存放在坑中。面条要堆成乌龟状。四、田间管理1、查坑填空。接种后710天,即可长出白色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每个坑内的细菌,及时填补空隙。 1、清晨露水未干时,检查种植田。若窖内树节上已长出茯苓菌丝,则说明窖内土壤干燥,无露水; 2、从地窖边挖土,发现端木下部长有白色菌丝,闻起来有茯苓的气味,可鉴定为茯苓菌丝体。如发现死菌和未感染的涪陵窖,应每隔710天复查一次。如果第二次检查仍未发现茯苓菌丝,可开窖从其他感染菌段中取出一段,转移到未感染菌丝的地窖中。

或将未沾染细菌的木段全部挖出,晒干水份,重新刮开剥口,接上细菌。 3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接种1个月左右,木质表面看不到菌丝。此时,大部分菌丝体已长入木材中。茯苓接种1个月后,若基面无菌丝,则误以为无菌而撬开切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接种7-10天后,如发现有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剂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道上进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鸡壳)后,如发现茯苓露地,应及时培土,雨季注意排水。五、采收加工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吸汗”5-6天,然后摊开晾干1-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来,用稻草盖紧静置5-6天,然后剥去外皮(或先剥掉新鲜茯苓的外皮),放入蒸锅蒸至熟透,或用水煮熟。心(煮的时候换水3~4次,水变黑了才换水的标志)。取出用锋利的刀切成长宽厚=4cm4cm0.5cm的正方形。然后把白红两块放在竹席或竹筛上,盖上一张白纸,放在太阳底下晒至完全干透。小心经常转动它们。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不可用明火烘干,以免茯苓片因烟熏发黄,影响产品质量。

上一篇:养菇三字经
下一篇:天麻栽培技术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