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应如何制种


眼下正是食用菌的生产旺季。食用菌作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其短、平、快的生产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青睐。 “好植出好苗”在普通农业生产中为人们所熟知,但在食用菌生产中却容易被忽视。因此,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对菌种生产技术进行培训和规范,确定技术研发方向。菌种适应性选择1、选择和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菌种(菌种)是食用菌顺利生产的基本条件。一方面,由于菌种本身的特殊性,专业工作者很难在普通条件下区分菌丝的好坏,而菇农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更是难上加难。区分。因此,相当一部分菇农只能以招牌、菌种名称、价格作为判断是否引进菌种的标准,进一步助长了假冒伪劣菌种的盛行。另一方面,如果听说某个地方有好的菌种,可想而知不顾地域差异、气候差异、市场差异,盲目大量引进和扩大菌种的后果。正确的引进方法应该是:首先选择正规的种子生产单位,考察其技术力量、设施设备和检测水平;其次,仔细查阅其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适应基质、适宜配方、适应温度、幼苗等。实体的发生及其形态特征、商品性状、翻潮速度、生长周期,等,并与当地条件进行比较,再确定是否可以试种。 2.科研开发单位和专业制种企业要把良种驯化选育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虽然各个制种单位能列出几十个、上百个品系名称,但说到某个品种,以平菇(侧耳)为例,所谓的几十个“品种”,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在也就是说,只是每个菌种的代号不同,一旦被称为“新品种”,就会让蘑菇种植户产生新奇感和购买欲。从长远来看,类似现象只是短期效应,对实际生产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和帮助。作为制种单位,广泛引种是必要的,但从各地不同种源中筛选、驯化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或品系则更为必要甚至是紧迫。 3、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尽快开展野生食用菌杂交育种驯化工作。大部分毒株是引进来的,或改了名字,或改了代号,但仍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因此,尽快利用高科技手段对野生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和驯化,既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种源,又能增加竞争力。制种技术规范1.一级种(母种)——生产的种源条件:无论是引种、赠送、保存、分离等,首要条件必须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具有品种或品系的相应结实试验、产品比对试验、上市许可。细菌年龄通常在60 天内产生。 —— 相应设施设备:包括操作(配料)室、灭菌室、洗手液(便携式蒸汽灭菌器)、接种箱等。批量生产需要冰箱、显微镜等。 —— 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包括配料工具、包装工具、棉花、牛皮纸,以及酒精、甲醛、高锰酸钾等消毒杀菌药物。 —— 相应的操作技术:包括菌种生产、检验的操作技术和经验和测试。介质灭菌处理标准为:高压0.11MPa0.5小时(具体操作略)。 ——对应栽培条件:一般品种适宜温度在25左右,个别品种温度可能偏低或偏高,应“因材施教”。技术要点:确保产地质量;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检查并清除杂质;适当的温度和及时的存储(具体操作从略,下同)。 2、次级种(原种)生产:在保证初级种质量的情况下,不再讨论种源问题。 —— 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或常压灭菌炉;小型制种单位可采用常压炉灭菌,中、大型单位应配备相应容积的高压灭菌设备。 —— 必要的手术室和场地,清洁、通风、密封良好的培养室,有条件的应调节室温。 —— 相应材料,包括原料、种子瓶(袋)、封口膜(塞)等—— 相应消毒药物,包括酒精、甲醛、高锰酸钾、DDV等—— 必要工具,包括配料、混合材料、装瓶(袋)、运输、接种、检验等常用工具。 ——灭菌处理标准:高压0.15MPa2小时;常压1008小时。 —— 对应操作人员:包括各生产环节的操作人员,特别是接种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程度和责任心。 —— 对应养殖条件:同级种。技术要点:除部分品种外,一般要求原料的PH值在7~9之间;常压灭菌时,应尽量缩短装(袋)到灭菌的时间距离; 3、3类种(栽培种、生产种)产量:三级种产量与二级种基本持平,只是产量扩大了十倍以上,劳动强度也增加了。限于篇幅,细节不再赘述。培养与检验培养杂菌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35,以25最为适宜,但应根据品种特性而定。在实际生产中,可控制在20-30。就山东的气候条件而言,栽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50%75%之间。但春季要适当浇水、增湿,夏秋季要保持通风。细菌检查。 1-3级毒株初检应在接种后第2、3、3天进行;后续检查间隔时间分别为1天、2天、3天。检查重点:菌体的萌发、菌丝的产生情况是否符合种源性状;对任何透明、半透明或糊状污染斑块(细菌)和橙色、黑色、灰色、绿色、黄色(真菌)等污染的一级菌种应及时清除,特别要注意检查的及时性. 1-2天后,部分细菌污染点可被食用菌菌丝覆盖;对于2-3级物种,主要检查杂(真菌)细菌污染。注意事项:夏秋季生产中,尤其要严格防治桔霉(Neptrichum spp.)污染,及时剔除杂质,及时深埋。否则,一旦爆发污染,将导致“全军覆没”。菌种生产研究与发展趋势目前主要的种子容器多为(18180)mm的小型试管。长期的研发实践告诉我们,即使在与培养基相同的条件下,使用(20200)mm的试管由于块厚、培养基量大、营养丰富,且生产的一级品种接种量大,转二级品种明显具有早发芽、早种植等生产优势。因此,一级品种的生产要尽快做好。转向大型试管培养。传统的二次生产多采用废弃的罐、瓶作为容器,存在体积大、易碎、运输不便、污染环境等缺点。境等显而易见,我们研发的“自动增氧轻便容器二级种生产技术”,则彻底解决了上述种种弊端,在同样重量前提下,菌种数量较传统种增加50%左右,生产成本下降40%左右,是今后的二级种生产的发展方向。  菌种液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液体菌种明显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目前,笔者所在单位承担省“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课题,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有各地菌种生产单位及栽培生产单位前来参观、咨询。一般菌种的生产,从接种到完成发菌仅需3天,个别高档品种如蜜环菌等也只需要5天—7天,是常规生产时间的1/5—1/10,且由于播种后菌丝球个体一致,在基料中分布较均匀,一旦萌发,则在基料中“全面开花”,迅速占领基料,使杂菌 无可乘之机,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标签:
  • 有效菌种选育
  •  
  • 菌种选育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