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态环境的层次性分析


食用菌是一种微生物食品,与其他生物食品有许多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更要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农业技术的本质是如何满足农业生产对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了解和掌握生产对象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二是了解和掌握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和规律,然后对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使之更适合生产对象的要求。对生产对象和环境条件了解得越具体、越详细,监管就越有效。实践和研究表明,食用菌生长和生产的生态环境不是简单笼统的,而是层次分明的。食用菌的技术水平任重而道远。食用菌生态环境的第一个层次是一个地区的一般气候。食用菌的生长和生产不需要耕地,与土壤的关系不像植物那样密切,但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食用菌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是由气候造成的。在气象条件上,食用菌与日照时间和强度的关系远不如种植植物,重要的是温度。从生产效果、成本、节能等方面来看,温度很重要。一般气候是决定在什么地区、什么时候、种什么食用菌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有的地区适合发展草菇,有的地区适合发展金针菇,有的地区适合发展香菇,有的地区适合发展黑木耳, 等等。目前,我国各地食用菌的常规产期是根据气候条件来安排的,主要是看气温。食用菌的生产可分为制种、制袋接种、菌种发育、出菇四大步骤。由于食用菌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气温随季节变化,所以生产进度非常重要,否则会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出菇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时间长,生产场地大。一般先将结果期安排在气温最适宜的季节,以计算其他环节的时间。温度或降温措施,以满足食用菌在该环节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食用菌生态环境的第二个层次是具体产地的生态条件。具体生产场地的生态条件主要是指生产场地的小气候。农业生产的小气候复杂,但更为重要,因为它与食用菌的生长和生产有更直接的关系。同一地区,条件不同,具体的生态环境不同,生产技术要与之相适应。第二层次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和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各地根据具体条件采取的各种生产方式。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工艺相对简单。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生产不稳定。另一种是发展工厂生产方式。长期以来,机械化、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它已逐渐成为现实。这种生产方式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一级、二级自然生态条件的影响,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工业品是加工的,人是加工原料的,人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为所欲为”。农业生产则不然。农产品不是经过人类加工,而是由生产对象——种动植物生产出来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任务是如何满足农业生产对象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农业产业化生产的特点是不同程度地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对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更适合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甚至实现连续不断的生产。全年生产。

食用菌常规生产需要深入研究小生态环境问题,工厂化生产需要研究小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小生态环境新理念。必须改变人菇室友的制作方式。食用菌是一种微生物食品,对阳光和土壤的依赖相对较小,具有实现工厂化生产的先天优势。目前比较成功的有欧美的草腐菌工业化生产模式和日本的木腐菌工厂化生产模式,并实现了全年均衡生产。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引进了全套生产设备和技术。但由于目前推广的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投资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推广应用远不尽如人意。例如,2007年武汉市政府公告《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目标有详细规划:从2008年起,全市将建设1-3个新型智能化社区和5-7个产业化社区每年。 2010年,全市建成智能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5-8个,工厂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15-20个。为此,政府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扶持政策。不过,时间过半,施工进度非常缓慢。如何减少投资,降低能耗,是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农学、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等多方面的技术,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是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中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自然和生产条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或两种模型来解决问题。综合措施不是一些技术的简单积累。综合也是创造,必须体现创新精神。我国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两种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实践,都没有成功。主要问题在于因地制宜和创造性两个方面。微生态环境是食用菌的第三级生态环境。食用菌微生态环境是食用菌生长和生产的特征,是指食用菌培养基所形成的特殊生态条件。长期以来,人们把食用菌培养基看成是人类的食物,种植业是肥料养殖业是饲料,认为培养基只是提供营养的作用。但是,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食用菌培养基的作用不仅是提供养分,还是与食用菌生长直接相关的重要生态环境。

P>

  食用菌从接种开始生产,到食用菌收获的全过程,菌丝都一直生长在培养基上。培养基不仅要供给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培养基的孔隙度、透气性、保水性、供氧、供水、酸碱度,以及温度等生态条件。由于培养基的这一生态环境是与菌丝直接接触的微小环境,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非常密切,所以我们称它为培养基的微生态环境。

  建立培养基的微生态概念和技术体系,对食用菌生产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原料的加工、培养基原料的配制、菌袋的制作,以及培养基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确食用菌生长、生产生态条件的层次性,及各层次生态条件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对提高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水平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已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食用菌生产强国,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生产模式,加快把我国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的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多、更大的国际市场。

下一篇:灵芝孢子油
标签:
  • 怎样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