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合同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当我们外出求职时,我们会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在出租房子的时候,也会和房东签订一份租赁合同,但是无论签什么样的合同,我们都要谨慎对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签订家装合同的常见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故意增加装修项目
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中刻意加入装饰物品,不需要梁的地方加横梁,不需要吊顶的地方吊顶。这样装修报价就会高很多,设计师的佣金也会增加很多。
要应对这个陷阱,消费者必须清楚自己的生活需求。如果设计中有成本高、实用价值不大的项目,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要求。
2、舍低就高捞取回扣
一些建材经销商和设计师私下约定,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他们的材料,建材经销商最后会给设计师回扣。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故意使用这些带回扣的材料。即使有其他更便宜、装饰效果更好的装饰材料,设计师也不会在设计中使用,导致消费者花费大量金钱。
要应对这个陷阱,需要对当前的装饰材料市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必须知道什么材料适合你的新房子,这种材料的大概市场零售价等。
3、虚报面积增加预算
如果消费者在设计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删除多余的设计,选择更便宜的材料,设计师还是有办法增加预算的。也就是说,在测量时,故意多报或撒谎,增加工作量。比如计算墙面乳胶漆时,没有扣除门窗面积,或者增加了墙面的长度和宽度,都会导致装修预算增加。
如果出现此类问题,而您又不太清楚工程实际金额,可以在合同中注明,装修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超出部分退还,不足部分退还。得到补偿。这样,当工程验收时,你可以仔细再次测量工程的实际面积,并根据这个数据支付工程费。
4、口头承诺难兑现
如今,很多设计师都喜欢打“亲密牌”。也就是说,为了吸引业主签单,设计师在前期沟通中会与业主频繁接触,时刻为业主着想,削弱业主的警惕性。同时,他们还会口头承诺一些礼物。该项目赢得了业主的好感。与业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后,业主会对设计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甚至会听从设计师的话。往往此时就会埋下纠纷的隐患。
建议业主无论是与哪家装修公司打交道,都要有一定的警惕性,尤其是在签订合同时,具体详细的装修工程、装修的具体要求以及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必须以书面形式写入合同,口头承诺也应在合同中体现。如果日后发生纠纷,消费者可以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