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红豆蔻

别名

红豆(王好古)、虹口(《本草纲目》)、高良姜(《广西中药》)。

英文名称

高良姜。

功效

祛寒、祛湿、消食。治胃脘冷痛,吐泻,窒息,膈反,疟疾。

《药性论》:‘治寒气腹痛,除瘴雾毒,去积食,暖腹肠,吐泻泻痢。 '

《本草拾遗》:‘治肠虚水泻,心绞痛,霍乱,吐酸水,解酒毒。 '

《本草纲目》:‘治噎膈,反胃,虚证,疟疾,寒胀,燥湿散寒。 '

《本经逢源》:‘食止呕吐,大补命门相火。 '

《医林传要》:‘温中散寒,醒脾除湿。 '

《南宁药物志》:‘外敷治汗斑。 '

作用

1、挥发油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2、具有轻微的抗菌、抗原虫作用。 3.具有祛痰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汤剂,0.81.5元。外用:研末抽鼻或混合敷患处。

成分

含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少量皂苷和脂肪酸等。

炮制

挑出杂质,筛出灰尘,使用时捣碎。

性味

辛,温。

《药性论》:‘味苦辛。 '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

《纲目》:'品,热。 '

宜忌

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药性论》:‘食多则舌厚而不思食。 '

《生生便》:“最易火伤目目,引致鼻血,不宜当食。” '

《纲目》:‘脾、肺易生火者忌用。 '

贮藏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归经

《纲目》:‘从手足太阴经入手。 '

加工采集

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药材鉴别

干果椭圆形、球形,长0.81.5厘米,直径0.71厘米。一端有小凹斑(果柄痕),另一端冠有残存的浅黄色花被,长可达5毫米。外皮红棕色或栗色,微皱,薄,用手捻可折断。内含种子6粒,呈扁四面体或三角多面体状,黑褐色或红褐色,微有光泽,外面有白色薄膜,折断后内面灰白色。有香气,味辛辣。以颗粒饱满、气味辛辣的为佳。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叶子成2行,几乎无柄;叶窄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楔形,叶缘厚膜质,有纤毛,下面疏毛或无毛,叶舌先端钝。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毛;每个花枝上有36朵花,花萼管状,先端有3浅裂片,有缘毛;冠筒与萼筒等长,3裂片,绿白相间,长圆形,上裂片稍宽,先端袋状。下唇倒卵形至长圆形,白色,中部稍厚,有红色条纹,雄蕊1枚,与下唇等长,花药长圆形,先端无隔膜。附件;唇瓣基部有退化雄蕊2,披针形;子房下位,3室,柱头稍膨大,先端凹陷,有纤毛。蒴果长圆形或卵圆形,中部稍收缩,顶部有宿萼,成熟时变红色。种子36粒,多角形,棕黑色,被浅棕色膜质假种皮。花期为6月至7月,果期为7月至10月。

药用部位

是生姜植物高良姜的果实。 “高良姜”文章的详细植物形态。

临床应用

用法用量:3~6g,煎汤或外用。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积食胀满、吐泻、饮酒过多等症。用红豆蔻粉,少许敷鼻,与牙唾或麝香混合,可治疗风寒引起的牙痛(《养生嘉宝方》)。

来自何书

《药性论》

常见药方

治腹痛,身冷,呕吐,食欲不振:红豆蔻(去皮)各半,荠菜,决明子,白术,当归(研细,炒),人参(芦头)附子一两(撕碎,去皮,脐),白豆蔻四分之三(去皮),干姜半两(撕碎,锉碎),陈皮四分之三(泡汤,去白肉) 、烤)、川椒(如果去掉眼睛和嘴巴,稍微炒一下去汗)3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捣成三两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分时间,以姜汤服三十丸。 (《生慧方》红豆蔻丸)

治风寒牙痛:取红豆蔻研末,自左至右涂少许于鼻中,与牙唾液混合,或加麝香。 (《健康处方》)

备注

(1)本品的根茎称为“高良姜”,其主要功能与“高良姜”相似。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合萌根的功效与作用
合萌根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天嫂蝗虫 功效 清热利湿,消积解毒。治血淋,疳积,眩晕
石花的功效与作用
石花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紫草(《草木方》)、乳花(《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地
羊角藤的功效与作用
羊角藤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白面麻、红头根、山茴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穿
樟木的功效与作用
樟木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樟木(《本草纲目》)、樟木(《药材汇编》)、吹风散(《广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臭蒿、蒿草(《日化子本草》)、香草、酒饼草(《广州植
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
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苦草药、三枝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黄花菜、山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