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

干姜是一种中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中药。只是人们对它了解不多或者不重视而已。一般主要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不同。

干姜的简介

【别名】:白姜、君姜、干姜(《本草纲目》)。

【药材类别】:根茎

【性味】:味辛;性质热。

《本经》:辛,温。

“别露”:性热,无毒。

《药性》:味苦、辛。

【归经】:入脾、胃、肺经。

《本草纲目》:入肝、肺、肾经。

《德沛本草》:干姜可治少阴、足太阴经气分;泡姜可以治疗足太阴经的血液成分。

【药用部分】: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干燥品。

【产地与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我国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广泛栽培。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茎粗壮,断面黄白色,有强烈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行,无梗,具数茎;叶舌长2-4毫米;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5-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叶鞘状抱茎,无毛。花葶从根茎中抽出,长15-25厘米;穗呈椭圆形,长4-5厘米;苞片椭圆形,长约2.5厘米,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萼筒长约1厘米,有短尖齿3枚;花冠黄绿色,筒部长2-2.5厘米,裂片3,披针形,长不足2厘米,唇中部裂片长圆状卵形,短于花冠裂片,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裂片上两面呈椭圆形,黄绿色,有紫色边缘;雄蕊1枚,深紫色,花药长约9m,隔膜附属物包裹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胶囊。种子较多,黑色。花期为八月。

干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敷敷。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回阳通经;温肺解酒。主要症状为上腹部冷痛;呕吐;泄泻,阳虚逆;因冷饮引起的哮喘、咳嗽;寒湿痹痛。干姜温热散寒,回阳通经,祛湿化痰。用于脘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弱,痰饮,喘咳。

《本草经》:主治胸满,咳嗽升气,温中,止血,发汗,风湿痹痛,肠痢等症。生活条件特别好。

《鳖露》:治寒腹痛、恶邪、霍乱、胀满、风邪等毒,气聚于肌肤之间,止吐、止血。

《药性论》:治腰肾疼痛冷,冷气破血,祛风通痹,通达脏腑,祛风毒,寒痹,夜尿过多。治咳嗽,治中温霍乱,腹痛,消胀冷痢,治血瘀。若患者体弱怕冷,应加用。

《唐本草》:祛风,行气,止血,通络,微汗。

《日化子本草》:祛痰下气,治吐泻、腹寒、恶心干呕、瘀血化痰、止鼻塞、解寒热毒、开胃、消积食。

《医药启源》:《主治秘笈》说,能疏通心气,助阳,去脏腑寒气,发经络寒气,治疗风寒引起的腹痛。

王浩古:主心冷,目光长。大炮可以温脾、燥胃。

《医学概论》:泡姜,温中脾胃,治内寒水泄,腹泻肠胃,慢性疟疾,霍乱;心胃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药经》:泡姜能消虚热。

《长沙医学解说》:能燥湿温身、散结化浊、消瘀止咳、升降止泻。

干姜附方

治中风心痛:干姜末,温酒饮一会儿,连服六七次,可治痤疮。 (“填补肘部后面的空隙”)

治少阴病,下用于清谷粒,内寒外热,手足颠倒,脉弱弱,身无恶寒,面色赤红,或腹胀。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助停脉。 不宜取出:甘草二两(炙),附子一大块(生,去皮,碎八块),生姜三两。干姜(力大者可用四两)。三味,取水三升,煮一升,合二次,去渣,分温再服,脉便舒,病愈。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治中寒水泻:干姜研末,饮二钱。 (《千金药方》)

治眩晕、眩晕、呕吐:川干姜(炮)2两,甘草(焦红)1两。第二种口味是粗粉。每次服四五钱,加水二杯,煎至80%,趁热服食。 (《通讯适用方》止逆汤)

治妊娠呕吐: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下一味,用姜汁糊为丸,大如五子。每次服十丸,一日三次。 (《金匮要略》生姜人参半夏丸)

治伤寒后,盗汗复发,日间烦躁不安,夜静,不吐不渴,外无症状,脉缓弱,身无实热:干姜1两,生姜1荚。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加水三升,煮沸一升,沥干,即服。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治脾寒疟:(1)干姜、高良姜等份。为了最后。每服1钱,加水一杯,煮至70%服。 (2)干姜炒至成粉状。治前温酒服三钱匕。 (“外部”)

治青色寒痢:干姜切成大豆,干海米六七枚加水服下,一日3次,一晚。 (“填补肘部后面的空隙”)

治吐血不止:取干姜粉一钱,与小儿尿调匀。 (《千金药方》)

治呕吐出血:当归、阿胶各8分,川芎各5分,蒲黄1分,柏叶1分,炒姜炭7分。水煎,加百草爽粉少许服下。 (《官居方药补》段红饮)

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愈、无力、筋瘦者:干姜四两(常磨),切白瓤,水浸,加铁溶,与五子大的丸子混合。每空心米饮三十丸。 (《十个食谱》)

治疗肾病:患者体重过重,腰部发冷,感觉如坐水,似水,不渴,小便自在,饮食如故,病为下烧伤,下寒痛。腰腹重如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以上四味,以五升水煎三升,分温服三服。 (《金匮要略》干姜灵枢汤)

治红白姜切末,加水调匀,敷于脚底。 (《普济方》)

治痈肿初发:干姜一两。炒紫,研末,拌醋敷四周,留头完好。 (《各种症状的诊断》)

拓展阅读: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血热者不宜服用。孕妇应慎用。

《本草纲目》:秦焦为使者。黄连、黄芩、天舒芽。杀半夏、东莨菪碱毒。

《本草纲目》:久服伤阴,损伤眼睛。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外虚盗汗、自汗盗汗、内毒出血、热吐、灼热腹痛等皆属禁忌。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小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小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云南飞燕草、黛竹胡(《贵州本草》)、绿脓栝楼(《中国
降龙草的功效与作用
降龙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称量蛇药和冷水草。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止咳,生津。
柳穿鱼的功效与作用
柳穿鱼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小金鱼草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疗头痛、头晕
密陀僧的功效与作用
密陀僧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弥陀僧(《雷公炮制论》)、五多僧(《唐本草》)、炉底(《
鹰不扑的功效与作用
鹰不扑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小狼伞、鸟补苏(《广西中药材》)、龙牙、散根、百鸟
南天竹根的功效与作用
南天竹根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黄连(《广西中药》)、钻石黄、黄连(《重庆中药》)、黄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