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金钱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解豆科》),大花金钱草(《中药通报》5(1):26,1959),假花生、荸荠、芒草(《南宁药物志》) )、落地钱、铜钱草(广州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功效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治疗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胆囊结石、肾炎水肿、黄疸、疳积痈肿。
《南宁药志》:‘行气活血,消积。治疗儿童营养不良、肾结石和膀胱结石、咳嗽和乳腺炎。 '
《广西中药》:‘清虚热、降火。治疗沙尘暴。 '
《广东中药》:‘疏肝火,利尿,通淋,清湿热。治肾结石、睾丸炎、吐血、肝热黄疸、痰火火核、肺爆等。 '
广州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胆囊结石、黄痘肝炎。 '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0.51两(鲜用12两)。外用:捣敷。
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黄酮苷、酚类、鞣质。
性味
甜、淡。
《南宁药物志》:'味辛、涩。 '
《广西中药》:‘味甘淡,性平,无毒。 '
广州军《常用中药材手册》:‘味甘、凉。 '
加工采集
夏、秋季采收,洗净,干燥。
药材鉴别
干燥后的茎枝呈圆柱形,长可达60厘米,粗2-5毫米。表面浅棕色,密生黄色绒毛。质地易折断,断面淡黄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子有皱纹,容易脱落。上表面灰绿色至深绿色,无毛,下表面浅绿色,密生白色毛。茎节处常有托叶,尖端呈披针形圆锥形,浅棕色。生药中偶尔会发现花和水果。气味微弱,味道清淡。
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地亦产。
植物形态
金钱草
灌木状草本,高3090厘米。茎直立,分枝圆柱形,密被铺展的黄色柔毛。通常有1张传单,有时有3张传单;顶生小叶圆形,革质,先端微凹,基部心形,长1.83.4厘米,宽2.13.5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密被贴毛。静脉上最密;侧生小叶(如果存在)比顶生小叶小,圆形或椭圆形,长1至1.5厘米;叶柄1至1.8厘米长;托叶小,披针形,钻形,有条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很密,长约2.5厘米;苞片椭圆形,有毛;花梗长2至3毫米;花小,紫色,有香味。花萼有粗毛,萼齿披针形,长。萼管长的2倍;花冠蝴蝶形,长约4毫米,旗瓣圆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细成爪,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子房线形;荚果线形长圆形,被短毛,腹缝直,背缝浅波状,有45个节,每个节近方形。花期为六月至九月。
生长于荒地或冲刷山坡的草丛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药用部位
是豆科植物金钱草的枝叶。
来自何书
《岭南本草》
常见药方
治膀胱结石:广东山金钱草2两,海金砂5钱。水煎服。
治肾结石:广东金钱草六分,茴香一分五分,八角一分五分,锦纹大黄五分(下背),扁竹一两。将三碗清水煮沸,直至喝完一碗。并且多喝黄豆卷汤,有助于加快肾结石的排除。
治黄疸:广东金钱草二两,水煎服。
治小儿疳积:取广东金钱草适量,煮瘦猪肉。
治口腔炎、喉炎:广东金钱草5分一两。用开水和蜂蜜服下。
治疗乳腺炎:将金钱草、夫根、酒槽共研碎,敷于患处。 (选方刊登于《岭南本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