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一种中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中药。只是人们对它了解不多或者不重视而已。它通常与其他中药一起使用,并有不同的配方。功效也不同。

吴茱萸的简介

【别名】:乌鱼、茶辣、麻辣、臭辣、吴花椒、臭泡子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

【性味】:辛;苦的;热的;有轻微毒性。

《本经》:辛,温。

“别鹿”:大热,有小毒。

《药性论》:味苦辛,大辛,有毒。

【归经】:入肝、胃经。

《汤剂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雷公炮药性解说》:入肝、脾、胃、大肠、肾经。

【药用部分】: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胡、毛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产地与分布】: 1、吴茱萸:生长于低海拔向阳林下或林缘空旷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石虎: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3、吴茱萸:生长于村庄路边、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形态特征】: 1、吴茱萸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绿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小圆形皮孔;幼枝、叶轴、花轴均长有铁锈色的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0-40厘米;叶柄长4-8cm,叶柄长2-5mm;小叶5-9枚,卵形至卵形,长5.5-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骤狭成短先端,基部楔形至宽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侧被淡黄棕色绒毛,特别是叶脉上,有明显的油斑。厚纸或纸张。雌雄异株,聚伞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棕色长柔毛,轴基部有2个小叶状狭对生苞片;萼片5,宽卵形,长约1米-2毫米,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毫米;雄花有雄蕊5枚,着生于很小的花盘上,花药基部,椭圆形,花丝粗而短,有毛,子房先端缩小,4-5裂;雌花花瓣比雄花瓣大,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个。花后扩宽成扁圆形,有粗腺点。花柱粗而短,柱头先端裂4-5厘米。果实扁球形。成熟时,它分裂成5片花瓣。呈毛囊状,紫红色,表面有大的油腺斑点。每个果实有1粒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为6月至8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2. 石虎此变种与原种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该变种有一种特殊的刺鼻气味。小叶3-11枚,狭窄,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小叶间距较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侧密被长柔毛,脉最密,有厚的油腺。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绒毛。成熟的果串不如原来的密实。种子蓝黑色。花期为7月至8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3、毛吴茱萸与上述品种相似。小枝上被黄色锈色或丝状稀疏长毛。叶轴有长柔毛;小叶5-11枚,叶形变化较大,有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等。上表面中脉稍疏毛,下脉被柔毛。脉搏清,油腺斑小。花期为7月至8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吴茱萸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g;或入丸或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疏肝降气;温中祛湿。主要症状为上腹部冷痛;头痛在厥阴;绞痛;脚气肿胀和疼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期腹痛,胃脘胀痛,呕吐吞酸,半夜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嗽时和寒热,除湿血痹,祛风邪,止痛。

《别录》:主治寒痰,腹内绞痛,诸寒不愈,反胃恶心,心腹疼痛,气逆,益五脏。

《药性论》:治疗心胃病、寒积、心气蕴结、心痛;治霍乱、胃寒、吐泻、腹痛难忍;治全身顽固麻痹,寒食不能缓解,促进大肠行气。

《本草拾遗》:毒杀恶虫,藏牙虫。

《日化子本草》:健脾通痹。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产后血。

王好古:治胸闷、咽喉膈痹,润肝燥脾。

《纲目》:解郁解郁。可用于治疗吞酸、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便血、口疮等。

吴茱萸附方

治肾气从腹上行,结于咽喉。逆气通咽喉,不能吐,或闻数十声而不喘:吴茱萸(醋炒)、陈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为丸,五子大。姜汤每服七十丸。 (《仁村堂经验验方》)

治嫉妒,每次醋气上攻,如醋:用山茱萸治疗。将三杯水煮沸七分钟,然后立即服用。即使再强,也必须强行拿下。 (《兵部手祭》)

治食后吞酸、胃气寒者:吴茱萸(泡汤七次,炒)、干姜(炮)等分。一天结束时,喝一文钱汤。 (《圣惠芳》)

治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上面是粉、水球或蒸糕球。白汤服五十丸。 (左金丸,《丹溪心法》中又名慧灵丸)

治呕吐、胸满、干呕、流涎、头痛: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以上四味,煎水三升五升,温服七日,一日三次。 (《金匮要略》中的吴茱萸汤)

治头风:吴茱萸三升。将三升或五升水煮沸,然后用海绵擦拭头发。根。 (《干金翅》)

治痰饮、头痛、腰寒、吐酸汁、卧枕数日不食,连十日一次:吴茱萸(泡七次)、茯苓。到最后,连米丸已经获得了大悟。每热水服五十丸(《朱氏方剂集》)

治疗脾泄泻,历经多年,尤其是老年人,称为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浸泡,煎汤,加盐少许,内服。用山茱萸覆之,可温膀胱、通水道、固大肠。其他药物虽热,却不能分解清浊。 (《仁村堂经验验方》)

治脾湿,久泻,米粒迟缓,脐腹刺痛。小儿疳积腹泻,亦可用:黄连(去胡须)、吴茱萸(去蒂,炒)、白芍各五两。上面磨成细粉,面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那么大。每次服20丸,浓米饮下,日服3次。 (《方剂》乌鸡丸)

治腹足、恶心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二个(切)。以上两种口味,用一桶水煮沸三升,取三升。这就像步行十英里一样。如果服用一剂,可能会出现呕吐、出汗、尖锐或严重的热和闷,即疥疮。 (《千金方》苏常氏山茱萸汤)

治疗脚气疼痛,如风湿、脚足疼痛难忍、筋脉水肿等,宜服:槟榔七颗,陈皮(去白)各一两,木瓜三颗吴茱萸叶、紫苏叶各钱,桔梗(去荠)、生姜(去皮)各切两半。将其切细并在水中煮沸。次日服五次,再服三五次,冷服即可。冬天带点保暖的衣服就可以了。 (《证候原理与治疗》鸡精粉)

近年治疗小肠疝气,一侧抽搐,脐下疼痛,恶心,外肾肿硬,渐长,阴道湿痒,生疮:吴茱萸(连枝茎)去)一斤(酒四两)浸,醋四两,汤四两,童尿四两,各泡一夜,同干),泽泻二两(去尘垢)。上面是细粉,酒煮出来的面糊团子大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盐汤或酒吞服。 (《游戏》死亡药丸)

治小儿肾萎缩(新生儿受寒所致):吴茱萸、硫磺各半。将其与蒜磨碎敷其腹上,仍与蛇床子熏之。 (《圣惠芳》)

治疗口疮、下疳:将茱萸粉与醋混合,涂在脚底上。它还可以治疗喉咙痛。 (《宾湖简易菜谱集》)

治牙痛:用山茱萸煎汤加酒漱口。 (《食疗本草》)

治湿疹:吴茱萸一两,墨鱼骨七钱,硫磺二钱炒。一起磨得很细,放在一边。如果湿疹患处有大量渗出物,可撒干粉;若无渗出,可用蓖麻油或猪油溶解,隔日涂抹一次。涂完药后,用纱布包好。 (《展览精选皮肤科》)

治阴部湿痒、疮口: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次,然后去水,洗净疮口。诸疮亦愈。 (《古今药方》)

拓展阅读:注意事项

阴虚火盛者不宜服用。

《本草纲目》:何首乌为使者。厌恶丹参、消食、白垩,畏紫晶。

《本草纲目》:肠虚泄泻者尤忌。

《纲目》:气亏,烦躁,眩晕,疮毒。

《本草纲目》:因呕吐、吞酸而发生胃火者不宜使用;咳气者及非风寒外邪及寒痰水所致者不宜使用。血虚火旺腹痛者不宜使用。红色和白色的腹泻。患有寒邪者不宜使用,忌酒、食、寒、滞、积垢;小肠疝气,非突然受寒邪侵袭,初发或二发者不宜使用;霍乱是脾胃虚弱,受热所致。非受寒、湿、寒影响肠胃者不宜使用。阴虚证及内热无寒者忌服。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木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木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土木香、红木、金钥匙、紫背金钥匙、白结薯、常春
辫子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辫子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匍匐地刺、三尖金根 功效 清热利湿,止血通络。治黄
鸡翎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翎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颗粒属,狐尾藻。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湿、止
白桦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桦皮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Ceintos(魏的名字)。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治疗急慢
五香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五香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大血行(《天目山药植物》)、紫藤、转骨风(《贵州
蒙古山萝卜的功效与作用
蒙古山萝卜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清热泻火。治肝火头痛,发热,肺热咳嗽,黄疸。 作用 1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