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习惯催生胆结石!不少人4条全中,难怪肚子总不舒服~


路上出现石子是正常现象;但结石在体内“生长”可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当结石在胆囊“出现”时,其危害可不仅仅是“疼痛”那么简单。

四个习惯容易引发“胆结石”

长期“三高”饮食

这里的“三高”饮食是指:高脂肪、高糖、高碳水化合物。

长期高脂肪饮食和过多的胆固醇摄入,会超过身体的负荷,容易在胆囊中沉淀形成胆结石。

长期吃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人容易肥胖。肥胖者胆汁中磷脂和胆汁酸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使胆固醇更容易过饱和而沉淀,形成结石。

一般来说,荤素搭配最有利于预防结石。

长时间不吃早餐

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会源源不断地分泌胆汁,而胆囊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睡觉不吃饭的时候,胆囊会处于充盈状态,胆汁会不断浓缩,早上浓度最高。

如果此时正常吃早餐,胆囊就会排出胆汁,帮助消化;但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规律,会增加胆汁浓缩时间,容易诱发结石。

吃完晚饭窝在沙发上

吃完饭后,很多人都习惯坐在沙发上。此时身体蜷缩,腹内压增高,胃肠蠕动受到限制,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同时也会影响影响胆汁酸的酶。重吸收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和胆汁酸的比例失衡,久而久之也可能诱发结石。

久坐

长时间坐着是上班族的常态。如果长时间坐着,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也会变差,影响胆汁的排出,很容易导致胆汁淤积,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条件。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疼痛

胆结石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右上腹或中腹剧烈疼痛、烦躁、多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高烧。

胃肠道症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周家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胆囊结石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出来,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很多人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

然而,胆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可能会引起慢性胆囊炎。

其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并伴有厌食、消化不良、腹泻、排便不畅等症状,因此早期可能被误认为是胃病。

胆结石很危险

无论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的胆结石,如果不积极治疗,都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

诱发胆囊癌:约85%的癌症与胆囊结石有关。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进食油腻或大餐后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胆囊脓胸、穿孔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胆管炎: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急性胰腺炎:在中国,60%的急性胰腺炎病例与胆石症有关。

胆结石发生后,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有些患者也可以口服溶石药物进行治疗。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

保护你的勇气势在必行!

胆结石非常常见,几乎十分之一的人患有胆结石。

尽管胆石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公认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饮食。因此,防治胆石症还应从饮食入手。

养成不喝生水的习惯。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烹调宜使用植物油,烹调以炖、焖、蒸为主。一定要按时吃早餐,不要禁食太久。多吃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黑梅、玉米须茶等。减少高脂、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暴饮暴食是大忌。避免辛辣调味品,如辣椒、五香粉、胡椒等。禁止吸烟、饮酒、咖啡等。避免吃引起胀气的食物,如土豆、芹菜、洋葱、萝卜、韭菜、大豆、竹笋、大蒜、汽水和酸性果汁。不要盲目服用补充剂。胆石症多因湿热蕴结所致。人参、黄芪等补品不但对疾病没有帮助,反而会造成危害。

标签:
  • 药材养生方法
  •  
  • 药材养生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