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养生要点


6月21日,我们迎来了夏至。古人通过测量归土的太阳影子来确定夏至,并加以解释。“当太阳到达北方时,当太阳长时,太阳影子短,所以称为夏至。当它到达时,非常。”这一天,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冬至生阳气,夏至生阴气。”夏至日,阴阳发生变化。这一天,阳气最盛。夏至之后,阴气开始上升,阳气开始下降。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的阴阳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人体的阳气外强,聚集在体表,向外散去,体内的阳气相对较少。夏至要想养生,必须遵守天理。既要防止阳气消散过快,又不能抑制阴气的生长。今天孟启鹏小儿推拿就跟大家聊聊夏至养生。

1.夏至的三个阶段

夏至分三期:“初期鹿角放出,二期蝉鸣,三期半夏生”。夏至是阴阳盛衰的转折点。夏至时,阳气达到巅峰,阴气开始萌芽,所以夏至又称“阴盛”。此后阳气渐弱,阴气日渐增强。一些崇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崇阳的生物开始衰落。 ——阳鹿角开始脱落;夏至过后,雄蝉会扇动翅膀唱歌,因为它们感受到了阴气的增长。喜阴草本——半夏半夏生于沼泽或水田。

夏至虽然白天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此时靠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积聚,还没有达到最大值。俗话说:“夏天很热”。真正的炎热天气是根据夏至和立秋来计算的。大约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全国各地气温最高。

2、养心安度暑假

夏季,气温高,容易感到烦躁或疲倦。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心灵的保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记载:“志可以无怒,美可以美,怒可以发。若所爱之人在外,此应对夏天的能量是成长的方式。”事情就是这样。有利于气的流通,否则就会有碍气的调节。用对侧拇指交替按摩两侧神门、内关、大陵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可调心、疏通心经、行脾胃。胃。

3、日常维护

夏至时节,白天长,夜晚短。阳气处于巅峰,阴气处于初级阶段。宜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适当安排午休,中午小睡,可以滋阴护阳,平衡阴阳,既避免了午间炎热,又可以缓解疲劳。夏季炎热,人体脏腑易漏,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觉时不宜直吹空调扇,也不宜露天睡觉,以防外邪乘虚而入。

4、消暑

夏季炎热,脾胃功能衰退,饮食宜清淡为主。生冷食物可以适量吃,但不宜吃太多。贪食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宜五味结合,多吃苦味食物,以解暑、祛暑湿、增进食欲,如苦瓜、马齿苋、莲子、茶叶等。心火当令,天气炎热,人出汗较多,浮阳应适当克制。这时可以用酸味食物固表生津,如杨梅、柠檬、蓝莓等。

5、适度运动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正是户外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可以选择在公园、庭院、树林、湖泊等空气新鲜、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适度、舒缓的锻炼。建议身心桩、八段锦、散步、慢跑等。不要运动过度、大量出汗、出汗过多。这样不仅会耗损阴液,还会损伤阳气,增加中暑的发生率。

6、情感关怀

中医认为,肝为气之枢纽,主管气的宣发。脾胃之气的盛衰有赖于肝气的宣发。从五行的克制关系来看,肝属木,脾属土。因此,在病理条件下,就会出现肝木克脾土的现象。夏至时节,人体的阳气达到高峰,人体阳气的运行也达到高峰。再加上外界气温不断升高,人们的负面情绪自然会不断增加,比如心烦意乱、烦躁、失去耐心等,很容易导致气郁。郁滞影响脾胃功能,可出现胸胁胀痛、郁闷烦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因此,修身养性,调节情绪,保持心情乐观平和,也是夏至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7、夏治冬病

夏治冬病是我国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以《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和《素问六解脏象论》中的“长夏胜冬”为依据。中医养生、治疗的指导思想是从制约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或消失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它是中药的“天然药物”。 “人类一体”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防病理念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针灸、口服药物等。在夏季阳气最盛的时候,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可以温补阳气,祛邪。祛寒疏通经络,从而防治冬季多发病。疾病的目的。

标签:
  • 药材养生方法
  •  
  • 学习药材养生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