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立,暑难消,立秋养生有妙招


8月7日,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收缩,阴气增长。但此时三伏天还没有过去,所以人们常说“立秋了,暑气难散”。秋冬季节,养生尤为重要。

注意增减衣服

立秋着装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我国自古就有“春捂秋冻防杂病”的养生谚语。因此,秋季穿衣还应符合“留阴退阳”的需要,适当冷冻。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天冷了不穿衣服”。初秋时节,夏日的炎热尚未结束,凉爽的微风即将来临。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需要添加适当的衣物。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造成灾难和疾病。与其穿得暖和,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如“适当多加衣服”,让自己感觉微凉但不冷。

“秋冻”的另一层含义是,深秋时节,可以适当推迟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的程度为度。

注意饮食健康

秋季干燥,燥气伤肺。肺气虚则容易引发疾病。因此,秋季要润燥、滋阴、润肺。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

入秋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如果继续吃辛辣的食物,对养肺是非常不利的。可以多吃莲藕、荸荠、百合、银耳等,可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同时,俗话说“秋瓜伤胃”。如果立秋后继续吃瓜,肯定会助长湿气,损伤脾阳,引发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此,入秋后不宜过多吃瓜类,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

《立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贴秋膘”! “夏季”的高温让人食欲不振。趁着“立秋”,约上三两个朋友,赶紧补上之前没吃过的美食。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很容易“上火”,或者因食物堆积而导致消化不良,但得不偿失!

注意作息规律

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就应该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立秋之后,依然有秋虎肆虐,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如果按暑期作息,晚睡早起,人就容易疲倦、虚弱、厌食。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就是充电、补充能量。对于夏季虚劳的人来说是最好的保护。

立秋之际,人们应开始“早睡早起,与鸡同早起”,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是为了舒展肺气,防止过度收敛。秋季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作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小睡20分钟左右最为适宜。

适当运动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三伏天的酷暑逐渐退去,正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机。跑步、爬山都是不错的选择。跑步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还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和脑细胞的供氧,避免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够正常工作。但不建议跑步时间过长或过快。每次不少于40分钟,速度宜中速或慢跑。

立秋后,早晚温差较大。随着山坡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此时登山可以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从而提高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心肺功能也有良好的锻炼作用。除了极佳的锻炼效果外,上下山时还可以增减衣物,以适应立秋后的气温变化。

适当食用中药代茶

(1)养心安神——甘麦大枣茶

材料: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甘草、浮麦磨成粗粉,红枣去核,一起放入保温杯中,倒入开水,盖上小火煮约10分钟,当茶饮用(红枣可被咀嚼)。也可将三味材料加水煎煮,取汤300毫升,每日服23次。功效:滋阴除烦,宁心安神。

(2)滋阴润燥——黑梅姜茶

材料:黑梅1个(去核),生姜1~2片,红糖适量。

做法:乌梅去核,乌梅肉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切丝,与红糖一起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半小时。功效:滋阴生津,暖胃健脾。

标签:
  • 学习药材养生
  •  
  • 药材养生要素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