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膳地理


药膳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但创新和普及滞后,迫切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力量和渠道参与。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后疫情”、“大健康”时代背景下,追求健康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需求。 “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健康理念,让功能性原料,尤其是药食同源的原料备受追捧。

药膳是中医知识与烹饪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自从神农尝百草以来,中医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据魔镜市场情报分析,淘宝、天猫药食同源产品MAT2021市场销售额突破191亿元,MAT2022近234亿元,同比增长22.3% 。同时,嘉里发布的2023中国风味地图预测了后疫情时代的五大风味趋势,药食同源就是其中之一。我国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产、兼并正在逐步爆发,并与食品行业创新融合发展。

舌尖上的健康文化

中国传统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 “药食同源”是指很多食物都是药物,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该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又是药物,食物和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古代医学家将中医的“四性”、“五味”理论应用到食物上,认为每种食物也有“四性”、“五味”。

在古代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状、味道和功效。他们意识到,很多食物可以药用,很多药物可以吃,两者很难严格区分。 《神农本草》云:“一百二十种药草,为王,养生,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保持年轻、延年益寿的人,就是这经典中的最佳良药。” 《淮南子修武训》云:“神农尝百草之味,尝水泉甘苦,使民知避处,此时一日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的药物和食物是没有关系的。无毒的可以使用,有毒的则应避免。

《黄帝内经》对于食疗有非常精妙的理论,如“治大毒,十除六;治多毒,十除七;治大毒,十除七;治大毒,十除六”。小毒病,十除八;治无毒病,十除八;九除五谷、肉类、蔬果,以食滋养,不可过度,不可损其完整。 ”这堪称最早的食疗原理。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除药物治疗外,还大量采用饮食、护理方法来配合治疗。 《黄帝内经太素》写道:“空腹所食者为食,病人所食者为药”,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唐代《千金要方》中提到:“为医者,必先了解病源,知其病因,以食治之,食不愈,而后点药。药性强,如卫兵。”这就是食物与药物界限的模糊。后来,我国第一部食疗专着《食疗本草》出现。宋代正式修订的《太平生慧方》专门设立“食疗门”,元代太医胡思惠编着的《银山正要》是我国最早的食品卫生、营养专着,记载了丰富的药膳方剂和食疗方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中医副研究员刘光瑞在接受《小康》杂志和中国小康网采访时表示,“药食同源”的概念来自于中国通过二十四节气采用“同源”。通过观察天文地理环境变化以及植物的花落规律而建立和确定的。 “春生、夏生、秋收、冬藏的基本规律,也产生了‘药食同源’的本质划分。”他进一步说,在秦朝之前,朝廷已有记载。饮食医学,历史上分为宫廷医学和民间医学。 “饮食医学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基础和文化渊源。人类视粮食为天,视粮食为源泉。”

“药膳”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母备药膳,情深意重”的记载中。其发展历史可概括为: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盛于宋代。元代,成熟于明清。中药膳食是在中医、烹饪、营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人体类型的生理需要,采用传统炮制方法或现代科学炮制,将不同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合理组合。采用先进技术研制而成的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食品。总的来说,它“药食合用”,既以药为食,又赋予食物药用功效;它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可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食者不仅可以享受美味佳肴,而且在享受的过程中可以滋养身体、治疗疾病。

从古代人们主张“未病先治,未病已治”,到当今社会大力倡导“预防胜于治疗”,“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已经深入人心。

“食品药品”标准逐步建立

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和文化,“药食同源”的物质概念逐渐清晰。一般称为“食品和药品物质”,即具有作为食品食用历史并列入清单的物质。 《药典》中的物质。很快,一系列政策频频出台,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87年,原卫生部颁布了《食品中禁止添加药物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药物,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除外。 《物品》(第一批)共收录物质33种。 2002年,原卫生部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发监发[2002]51号),并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清单”该文件颁布的《食品药品目录》中的87个项目均来源于中药材,并已广泛推广应用。 2014年,《传统食品和中药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将“传统食品和中药物质”改为“传统食品和中药物质”。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定义为具有传统饮食习惯、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调味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相关中药材标准)。

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一批保健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获得通过,提到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医疗保健服务;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结合不同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病,开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理论、服务、文化融入沿线国家卫生体系,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水果、果蔬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蔬菜、茶叶、菌类和中药材,发展均衡营养、保健食品和医药。同产地的加工食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应用新食品原料、同产地食品和药品。

2017年,《国民营养规划(2017-2030年)》发布,指出大力发展传统食品营养服务,进一步完善食品与中药材兼具的项目目录。同时,要开展深入研究,选取一批有一定使用历史和经验证据的传统食材及其组合,对其养生功效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养生成分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不得向服务对象提供不符合《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口服药品。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清单》和《可用作保健食品的物品》。 《保健食品禁用品名录》规定的中药饮片或《保健食品禁用品名录》规定的禁用中药饮片。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当归等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6种新物质的公告(2019年第8号)》。 2020年1月6日,印发《关于开展党参等食品和中药材等九种物质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1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价司发布《关于印发《食品与中药传统传统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食品药品动态调整管理规范。列入食品药品目录的物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具有作为食品食用的传统习惯,已收载于《中国药典》,安全评价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药食同源”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事实,刘光瑞表示,这得益于对中医药的重视和广泛接受。 “药食之‘药’不是西药,而是中药。这些中药已经被人们认识了几千年,年轻人对药食本源的认识是新一轮的再生。”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从概念到本质也是一种身份观念的确立。”他认为,这当然是事实。一件好事,“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和文明,更是新时代进步的象征”。

占领中药产业新高地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倡导将中医药预防疾病理念融入健康工作和生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到2030年,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利用。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种植面积稳定,药材质量提高提高安全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

……

这些无疑为医药食品同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如今,全国各地正逐步在一二三产业发力,不断开拓健康饮食新商机。据有关专家介绍,在110种食药材中,已开发出人参宴、天麻宴、枸杞宴、山药宴、菊花宴、当归汤、党参汤、肉苁蓉汤等。加工食品有荷叶茶、莲子粥、薏苡仁粥、天麻酒、铁皮石斛茶、桑葚酒、陈皮(陈皮)、茯苓酸奶、茯苓饼、金银花饮料、罗汉果食品、核桃枣等、阿胶糕、杏仁茶等产品。其中,药膳是药食同业的精品,是中药产业链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这是中国人民对餐饮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逐渐提升,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蓝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举办的“2023年全区中药壮药药食同源技术规范及推广业务培训会”上,不仅进行了相关政策解读,还对药膳进行了解读。还现场制作并展示交流;近日,上海举办“乐百年”杯“太极养生”药膳养生大赛,鼓励药膳行业发展;河南省辉县市餐饮行业协会在传统宫宴的基础上开发了16道药膳菜品,其中冷菜6道、热菜8道、主菜2道,菜品根据季节进行调整,着力打造“城中菜”。中医药文化与健康》.

浙江省江山市是玉竹的自然分布区。历史上曾被药农收集、毒贩购买。 2010年以来,近20个各类项目支持江山林区黄精基地发展,全市黄精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目前,黄精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初级种植到第三产业服务“种植、产销”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有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50多家,种植户100多家。北京同仁堂应运而生。 (江山)、洪家头、王林、万里中药材、福池出、万向农业、展飞农场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黄精种植、生产加工企业开发了“黄精+蜜蜂”、“黄精+葛根”等系列产品备受市场追捧; “江山玉竹乌骨鸡锅”、“江山玉竹白鹅锅”分别入选“首届浙江省十大药膳”、“第三届浙江省十大药膳”、“江山玉竹白鹅锅”。黄精白鹅锅”。黄精已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传承、发展、弘扬商洛药食文化,是每一位‘秦岭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商洛市委主席李曼说。她认为,商洛药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能够助力商洛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商洛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她还建议科学规划药膳产业,出台秦岭药膳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食疗药膳指南》促进现代营养与药膳文化的融合。建立药膳菜系,以秦岭特产为基础,结合商洛饮食文化,实现标准化质量控制,强化药食产业链融合。 “企业是药膳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企业要积极探索药膳行业的发展道路。目前,商洛的药膳企业可以组建秦岭药膳产业联盟,发挥药膳行业的引领作用。” “龙头企业”,李曼表示,按照“产业相关、区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发挥“团队建设”作用,设立秦岭药膳示范健康餐厅广泛宣传商洛药膳文化。

目前,一些药膳经营者认为,目前药膳按季节分类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赛道”将更加细分。比如针对不同的疾病群体会推出不同的药膳套餐,针对旅游、养生人群也会有不同的药膳套餐。计划。

“用食物解决的功能性食品中,肯定比用药物解决的功能性食品更受食客欢迎,也就是传统的‘药补不如食补’。”刘光瑞表示,药食同源产业的重点是各地的食品工厂。产品创新、时尚应用是食品行业发展壮大的机遇,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他还指出,“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不同年龄段对药食同源产品的需求以及功能性养生的需求。随着食品工业的进步,永远安全、健康、养生的食品是我们的追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食药两用应该在‘110种’框架的基础上,为中国人民的‘饮食文化’创新出一条光明之路。”

当前,药膳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但创新和普及滞后,迫切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力量和渠道参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增利表示,“药膳行业正处于发展窗口期,应抓紧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加强科研攻关”。药膳开发和功能评价体系,做好药膳产品的科学宣传,促进药膳行业规范化发展。”

(《小康》中国小康网赵黛娜独家撰稿)

本文发表于《小康》2023年6月上旬

标签:
  • 药材养生技巧
  •  
  • 药材养生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