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吃对了能养血管!吃哪种、怎么吃,有讲究,别弄错~尤其是这3种鱼,会伤身


俗话说:“无鱼不成宴”。鱼类是人类食品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良好的膳食补充剂。按时吃鱼对血管有益。在肉类中,鱼是最容易消化的。非常适合体质虚弱者、大病初愈者、中老年人、儿童、产褥期、哺乳期妇女食用。而且,鱼类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有的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营养物质,有助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待是有一定效果的。

此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8215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受试者进行了超过1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与每周吃0 至3 份鱼(每份50 克)的受试者相比,每周吃4 至6 份鱼的受试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死亡风险降低2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

而这与鱼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大关系。此外,鱼肉中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食用鱼、虾、水产品相对较多的地中海饮食人群以及我国江南地区人群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代谢综合征和中风。低的。

鱼应该怎么吃呢?

适量

每周吃鱼最好12次,每周不超过300克。还应多吃其他禽畜肉、蛋、奶和大豆坚果,并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蒸熟

鱼的烹饪方法最好是清蒸,不建议煎炸。清蒸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鱼体内的营养成分,避免摄入过多的油。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建议蒸鱼2分钟以上。

不吃新鲜食物

煮鱼的最佳时间是宰杀后浸泡1小时,或静置2至3小时后。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刚宰杀的鱼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并没有被杀死,如果处理不当就存在风险。但经过一定时间后,表面的部分细菌和寄生虫就会死亡,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另外,鱼的结缔组织会松弛,使鱼的味道更好。但要注意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变质。

摆脱“毒”

有些鱼含有天然毒素,食用后会导致人体中毒。这些鱼类体内毒素的分布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

肝毒性鱼类,常见的有鲭鱼、鲨鱼、河豚鱼等;

胆鱼,常见的有草鱼、鲤鱼、青鱼、鲢鱼、鳊鱼、鳙鱼等;

卵毒性鱼类,常见的有鲶鱼、轻唇鱼、厚唇鱼、线鳙鱼等;

血毒鱼,常见的有河鳗、黄鳝等。

吃这些鱼时要格外小心,小心去除有毒部分,并高温烹调,以免中毒。

少吃3类鱼

腌制咸鱼: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中式咸鱼列为1类致癌物。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是2A型致癌物。长期食用容易使血管扩张,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生鱼:淡水鱼的细菌和寄生虫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未经严格加工的生鱼片或生鱼片患病风险较高。因此,淡水鱼必须彻底煮熟,鱼片必须在90至100的沸水中煮至少15秒才安全。

野生鱼类:在野生环境中,塑料颗粒、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是无法控制和预测的。甚至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细菌、藻类、寄生虫,所以不建议盲目食用。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功效

鲫鱼

功效:性温,补脾开胃,利尿除湿。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脾虚浮肿,小便不利,气血虚弱。

带鱼

功效:性温,补脾益气,补血补虚。

用途:用于营养不良、头发枯黄或产后乳汁减少、病毒性肝炎、食欲不振、恶心、体倦乏力等。

鲤鱼

功效:性平,补脾健胃,利水消肿。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脾虚浮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气血不足、产妇乳汁减少等。

鲈鱼

功效:性平,补肝肾,益脾胃。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或气血不足、伤口久愈、脾虚、肝肾两虚所致水肿、筋骨衰弱、胎动不安等患者。孕妇。

桂鱼

功效:性平,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营养不良、脾虚水肿等。

银鱼

功效:性平,益脾胃、益气润肺。

用途: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乏力咳嗽,干咳无痰。

鲳鱼

功效:性平,补脾益气。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白鳗鱼

功效:性平,祛风湿,补虚补血。

用途:常用于疲倦乏力、骨蒸热、消瘦、形体倦怠、小儿营养不良等。

泥鳅

功能:性平,补脾益气,祛湿,壮阳。

用途:常用于脾虚、消瘦、黄疸、小便不利、肾气不足等。

鲥鱼

功效:性平,滋补强壮,清热解毒,补脾润肺。

黑鱼

功效:祛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

目的:延缓衰老、缓解疲劳。

桂鱼

功效: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

用法:适合身体虚弱、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人食用。

标签:
  • 学习药材养生
  •  
  • 药材养生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