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菜产业和品种改良的历史回顾


江苏是我国油菜主产省、高产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油菜籽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01年江苏省油菜种植面积超过67104 hm2,约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总产量140x104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平均产量达到2lookg/hm2。多年来一直稳居榜单首位。全国第一。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油菜籽提供了发展空间;其次,油菜品质遗传改良成果为品种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油菜籽产业目前正处于以扩产增产、择优促效的新发展阶段,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形成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的支柱产业。

1 江苏油菜籽产业发展

1.1 低水平徘徊阶段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江苏省油菜种植面积为60万-70万公顷,单产不足750公斤/公顷,总产量不足100万吨,总产量不足100万吨。各年产量波动较大。食用油供需矛盾极其突出,实行低水平配给。油菜品种为甘蓝型地方品种,引进甘蓝型晚熟品种胜利油菜和早熟朝鲜品种,开始系统育种。品种老、水平低、产业规模小。石油加工业十分落后。市场主要供应原油,菜粕用作化肥

1.2 缓慢生长阶段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油菜种植面积增加到3-400万公顷,产量上升到1500公斤/公顷左右,总产量4-500万吨。生长较为稳定,一批早熟高产品种得到广泛推广。油菜籽产业水平提高,加工技术改进,榨油方法在县级以上国有油厂得到推广。

1.3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粮食产量增长超过需求,粮食与经济的比例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以迫切解决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油菜籽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农业部提出发展长江双低油菜带生产的战略调整,得到各省响应。在数量和质量上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促进双低油菜品种推广。予以实施。江苏省油菜籽面积从500万公顷迅速增加到670万公顷,总产量从不足1000万吨增加到1400万吨。油菜品种,尤其是油菜杂交品种,已得到生产者的认可,成为主要品种。育种机构与种子生产部门共同开发双低杂交油菜种子品牌。规模逐年扩大,种子纯度迅速提高。油脂加工企业开始瞄准市场,开发低芥酸高档食用油和色拉油。糕点的加工也受到关注。但总体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亟待加快发展以适应世界挑战。从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来看,第三阶段已初步解决了全省食用植物油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供应落后问题。人们已经开始了解菜籽油的好处。然而,油菜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障碍是双低油菜品种种子供应质量不够稳定,规模化生产尚未真正形成,插花种植普遍,订单收购未广泛实施,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前期、中期、后期衔接不够紧密。油菜资源浪费严重。

2 油菜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2.1 油菜产量的遗传改良20世纪60年代,在甘蓝型晚熟品种胜利油菜和早熟朝鲜的推广过程中,这些品种的生态不适宜性暴露出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当地最适宜的气候因素不同步。它影响正常的开花和结果,导致含油量和产量下降。我们在种质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开展早熟高产育种研究。首先,我们通过系统育种从自然群体中寻找早熟的突变体个体,并以最终花期作为选择的依据。如果仅手工选择早花植物,往往会获得具有较强春季特征的突变,形成新的生态不同步,极易受到冬春季冻害。二是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实践证明,通过【干白】杂交品种的“桥接”,【干白】杂交的效果非常显着。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宁优7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品种以宁优1号为母本,川优2号精选系川2-1为父本杂交而成。 P和f是通过异地夏播和一代进行选择的。父本含有甘蓝型成都矮化油菜的遗传基因。因此宁优7号具有良好的早熟性和生态适应性,同时保持了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由于亲本性状互补性好,产量三要素中粒重优势明显。三个因素的乘积较大,容易形成高产结构。 1974年至1976年华东地区油菜品种试验中,与对照品种相比名列第一。产量增长9.8%。由于宁优7号适应了当时复熟制发展的需要,特别耐晚播,适宜晚熟高产栽培,已通过江、浙、西地区的品种审定。安徽、上海等省市,并于1990年通过了国家批复。 1976年至1995年,共推广2.66亿公顷,成为当时我国油菜三大主力品种之一,并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2 品质改良常规育种优质育种自1975年低芥酸品种zephyr引入加拿大以来就开始了。此后引进的国外优质品种主要有oro、regent、westar、primor、mallloo、wesroona和start等。育种方法为杂交。以繁育为主,系统育种为辅。由于降低芥酸和芥子油苷含量的目标明确,随着种质资源的引进,双低性状的遗传理论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被引入。品质改良进展较快,但多数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极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优质供体亲本生态型尚未完全转化。主要原因是轻回交、重选择的育种技术,另一个原因是双高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双高养殖和双低养殖并存。前者基础良好,育种效果快。先后选育出中优821、沁优2号两个名牌品种,搭建了新的产量平台,加大了双低育种难度。在双低的基础上,我们把提高产量放在重要位置,加强育种材料的严格筛选,充分利用半成品材料的杂交和重要目标性状的回交,扩大品种常规育种的遗传基础,品种性状日趋全面。出色的。我们利用牛产品的两个中间品系选育出宁优10号,具有籽黄、籽粒大、抗病、抗倒伏的特点。该品种于199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于1998年至2000年在长江下游进行试验,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超过了中石油821,并于2001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今年我们将培育低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品种。

2.3双低杂交油料育种应在常规优质育种的同时调整育种方向,将品质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以细胞质雄性不育3系作为双低品质的载体,体现产量和抗性混合动力一代的适应。性优势。 1976年至1984年,以不同质核育性结构的品种为亲本选育了mi cms,并实现了三系配型。 1984年,这套三系引入双低基因,历时7年选育出第一个代表性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宁杂1号,其育种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核心技术是品质与生育力的同步筛查。法律。 1999年在长江下游、黄淮地区区域试验中,与对照品种中优821、沁优2号相比,产量显着提高。 2000年,通过国家批准,总面积提升至1000万公顷。 2001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后继品种苏优3号、苏优5号均已通过江苏省审定。苏优3号在1999-2001年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与对照中优821相比增产11.4%,芥酸含量0.42%,芥子油甙含量25.87umol /g,种子含油量达到43.16%。 2001年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主力双低油品种。 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累计种植面积200万公顷。现阶段我们还研究制定了双低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保证制种质量,生产出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杂交种。在育种的同时,开展了micms育性遗传、遗传分子标记修复、杂交株型改良、含油量、抗病性、抗倒伏性、抗除草剂基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今后杂交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信息。理论基础。

2. 4 无花瓣油菜育种油菜的冠层结构与禾谷类作物不同。在开花期间,种群的树冠被一层致密的花瓣覆盖。盛开时,黄色树冠厚度可达50-60厘米,对入射阳光形成无效屏障。吸收和反射,光能损失率达到60%。另一方面,花瓣是油菜籽中核盘菌传播的媒介。由于花瓣营养丰富,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因此,去除花瓣对于提高油菜光能利用率、减少菌核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无花瓣育种的关键是培育无花瓣突变体。据国内外报道,目前通过芸苔属植物自然突变体选育或种间杂交选育出27个无花瓣种质资源。然而,大多数突变体遗传稳定性较差,可用的无花瓣种质资源很少。 Advanta Seed Group利用buzza g发现的突变体,与双低品种杂交,生产出hylite200tt(1999)和hylite 201(2000),已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注册推广。 1983年,我们从甘白杂交后代中获得了无花瓣突变体apl-0256。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无花瓣植株率和无花瓣程度达到100%。以该种质为亲本,与双低品种杂交,获得了一批具有无花瓣性状的突变体,其中无花瓣性状的品系主要有无花瓣1号、2号和3号。转入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培育出具有无花瓣性状的三系杂交品种。

2.5 工业用油菜新品种选育超高芥酸油菜品种选育取得成果。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培育出hero、mercury、nutope等多个高芥酸、低硫品种,芥酸含量53%-54%,芥子油苷含量低(10umol/g) )。我们在选育双低的同时,也注重选择超高芥酸系。我们以常规高芥酸品种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增加芥酸含量的选择压力。同时,我们采用半粒法生产超高芥酸菌株。进一步从单株中分离出芥酸含量超过60%的单粒种子,形成芥酸含量极高的群体。高芥酸性状是通过自交和互交积累的。第一个特性稳定的超高芥酸品种特高芥泰1号,芥酸含量超过55%,籽油含量为42%-45%。高芥酸、低芥子油苷品种和杂交种正在培育中。这些品种将按订单生产,由专业工厂加工或根据市场需求出口。

2.6 高油酸油菜育种提高油菜脂肪酸组成潜力巨大。降低芥酸含量后,脂肪酸合成方向发生明显改变,油酸含量显着增加,达到60%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菜籽油的营养保健功能,增加油酸仍有必要和潜力。据国外报道,相关研究已将油酸提高到70%以上,将亚麻酸降低到3%左右。这种高油酸植物油可与最好的橄榄油相媲美。我们分离出一株油酸含量高于70%、亚麻酸含量低于5%的菌株,为进一步提高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奠定了基础。

2.7 油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收集保存了6个甘蓝属植物及相关野生种资源近2000份,是开展种质创新研究的重要资源。从【甘草】、【甘草】和【甘草】的种间杂交中获得早熟、抗病、黄籽、高油、无花瓣、矮茎、二体附加系、近等基因系和特定脂肪酸的中间材料。内容,为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储备。在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重要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多性状的聚合育种,并正在进行以无花瓣基因克隆为重点的研究。

3 油菜籽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3.1 实施标准化,提升质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已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必须标准化生产,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针对影响双低油菜品质的因素,首先应严格执行品种准人制度。不符合双低标准的品种不能进入区域品种审定,不予审定,不予推广。批准的非双低品种受到限制和淘汰;其次,种子准人制度下,不符合双低标准的种子不允许经营;三是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净化生产环境,确保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双低油菜籽。

3.2加快双低油菜后继品种选育和应用。针对目前双低油菜品种在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育种现状,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大力开展育种研究,近期重点解决硫问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苷含量高和油含量低。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必须重点培育抗倒伏、裂角大、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双低品种。在机械化试点地区示范推广,真正为油菜轻耕创造条件。同时,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油菜籽管理体制,推进种子产业化,做强做大种业。

3.3加强双低油菜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高产优质栽培方面,除了控制种源和种植规模外,还必须遵循双低品质性状的形成规律,扬长避短,促控结合,不断提高生产科技含量。机械化作业是油菜籽生产的短板。要重点发展播种、移栽、收获机械化及其配套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油菜劳动生产率。

3.4推进双低油菜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水平。积极探索“十基地、十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同时依托期货市场和批发市场建立油菜籽及产品信息系统。油菜籽加工业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原料增加、质量逐步过关的有利条件下,要提高技术,打造品牌,让低芥酸高档食用油、色拉油占领超市货架;大力发展低芥酸高档食用油和色拉油。芥子油甙饼有助于畜牧业的发展。

标签:
  • 蔬菜种植方法
  •  
  • 蔬菜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油菜高产育苗技术
    油菜高产育苗技术
    油菜育苗移栽是油菜栽培的主要种植方法。秧苗移栽不仅可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