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强的传染病。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水疱和溃疡是特征性的。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可造成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它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严重的传染病,是当前养猪业的大敌。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重要技术手段。第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
规模化猪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猪在春秋季集中免疫,新补充的生猪要及时补免。有条件的,可根据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1、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的免疫程序: 仔猪:2835日龄进行初次免疫,免疫剂量为成年猪的一半。初次免疫后1个月进行加强免疫,此后每46个月进行一次免疫。
2、散养猪免疫:春秋两季对所有易感动物进行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充免疫。有条件的可参照规模化猪场和种猪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第二步正确使用疫苗
1.必须使用国家批准或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的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2、使用前仔细检查疫苗瓶口和橡皮盖是否密封好,疫苗是否过期。
3.按说明书要求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4、使用前仔细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确保免疫的猪只必须健康无病,否则易造成死亡。
5.免疫用具应严格消毒,以免污染疫苗或引起继发感染。通常每头猪使用一根针。
6.疫苗应按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稀释后的疫苗应在4 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应煮沸或倒入火中燃烧。不要在猪舍内乱扔。
7、疫苗最好在早上使用。使用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温。使用后注意观察猪只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八、做好疫苗登记工作。必须清楚记录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包装规格和注射剂量。
第三步,及时应对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疫苗反应。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快速型。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是指反应速度在十分钟到两小时内的表现,与猪的大小和年龄无关。最快的是十几分钟就开始出现反应,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结膜充血,声音嘶哑,四肢和腋下皮肤发紫,腹部出现荨麻疹样肿块,四肢抽搐,约1 小时内死亡;是迟发性的,一般是打针后4到6小时,不爱吃饭,不爱运动,身上长痘痘,见了就擦墙,有的一两天后自然好转.恢复需要4到7天,其中一些会死亡。对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注射后观察,至少30分钟无反应后离开。
2.发现反应时,初期应及时注射地塞米松。剂量按每10公斤体重1毫克计算,注射量按猪体重计算。每天一次,连续注射2天。
3、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大猪每头注射5-10毫克,小猪1-2毫克。
4、注射药物的同时,应大量补充葡萄糖、速补20、电解多维饮水,促进排毒排泄。
5、在饲料中添加5%的维生素C粉,可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第四步按时做好免疫抗体监测
猪免疫后21天,监测免疫效果。
一、检测方法
间接血凝试验阳性,液相封闭ELISA试验。
2、免疫效果判断
猪O型抗体间接血凝试验阳性抗体滴度25判定为合格,液相封闭ELISA抗体滴度26判定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70%为合格。
免疫监测后,如免疫抗体合格率不符合规定要求,应尽快实施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