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内氨气的危害及调控措施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及其排泄物产生的氨气日益增多。一个年产10万头猪的养猪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9公斤氨气。它不仅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还会危害畜禽的健康,降低生产性能。早在20多年前,国外就有大量文献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如今,我国对畜牧生产中的氨污染、生物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越来越重视。一些国家甚至对房屋中的氨含量有法律规定。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如何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总结畜舍氨气的产生和危害以及减少氨气产生和排放的有效措施,为当前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1、氨的产生畜舍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胃肠道中的氨,来自粪便、胃肠消化物等。尿液中的氮主要以尿素的形式存在,易被脲酶水解吸收,催化生成氨和二氧化碳。粪便中的氮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易分解,但也是氨形成过程中的氮源。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是粪便、饲料残渣、垫料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垫料潮湿、pH值适宜、温度高、粪便多、空气多时氨气产生较快。畜禽舍氨气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清粪等。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高湿度下氨气浓度气度比较高。据巴林斯测定,50-80kg的猪每天排出6kg的粪便和尿液,含氮16-37g,其中约60%是尿素或胺盐等易转化为NH3的物质。

2、氨气的危害氨气具有很高的水溶性。 20时,1L水可溶解700L氨水。氨对动物的影响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对氨的耐受性强,猪比鸡强。 2.1 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氨可引起粘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增加对氧和能量的需求。同时,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耗能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据报道,影响畜禽的氨初始浓度为25微克/千克,100微克/千克的氨浓度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戴思发等对封闭式养殖猪舍内某些有害气体对猪生长性能的实验研究表明,在50g/kg NH3水平下,仔猪生长效率降低12%;在100 和150g/kg 水平下,生长效率降低了30%。曹进等人的研究表明,日增重随猪舍NH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料重比随猪舍NH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同时。 2.2 降低机体抵抗力猪舍内的氨气经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血碱贮存和氧化血红蛋白性能下降,造成贫血和组织缺氧,降低机体抗病能力。王密等。表明当氨浓度达到10-15g/kg时,会显着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 2.3 诱发疾病氨气是公认的应激源,也是畜舍中最有害的气体之一。氨水溶液呈碱性,对粘膜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发生碱灼伤,引起眼睛流泪和灼痛,角膜和结膜发炎,视力下降。氨气进入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症状,出现肺水肿、出血、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坏死,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此外,氨溶解到呼吸道粘膜的粘液中,使粘液的PH值变为碱性,使纤毛失去功能,增加对空气传播疾病的易感性。

曹进【研究表明,当猪舍氨气达到15微克/公斤时,实验猪开始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当氨气达到35微克/公斤时发生萎缩性鼻炎,且两者发病率都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急剧上升增加,验证了国外的研究报告。提出当氨浓度超过50g/kg时,可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猪萎缩性鼻炎等疫病的发生与猪舍NH3浓度呈正相关。文立新等发现,冬季猪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大量积累,会加速高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保育猪死亡率会更高。

2.4 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许多通过滴鼻剂、滴眼剂和喷雾剂免疫的疫苗首先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当氨气浓度过高时,会损害此类细胞的功能。此外,畜舍中高浓度的氨会增加疫苗接种反应和呼吸道症状。

2.5 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氨是一种氮氢化合物,与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在荷兰,这些盐类的沉降已被确定为主要的土壤酸化的原因,是因为氨在硝化细菌作用后会释放出两个H进入土壤。氮素流失过多会进一步造成地表水和土壤富营养化,而富营养化又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最敏感的是水生生态系统,直接表现就是水生物种的减少。同样,针叶树、西红柿、黄瓜和果树等敏感植物也会因过量施用氨沉积肥料而受到损害。

2.6 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氨对农民的影响很大。对于某些人来说,即使浓度为4g/kg 也会引起眼睛刺激,而25g/kg 会刺激软组织。长期暴露在含氨的环境中,农民的健康会受到不利影响。 25g/kg 通常是每天在氨环境中工作8 小时的养殖工人的职业极限浓度,而短时间接触15 分钟的极限浓度为35g/kg,1 小时就会危及生命。浓度为300g/kg 的氨,超过2500g/kg kg 可能会致命。在空气质量差的畜舍里工作的养殖工人,

会出现咳嗽、痰多、哮喘、鼻炎、胸闷、眼睛发痒、疲劳、头疼和发热等症状。

3. 氨气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3.1.1 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  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地形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周围无居民区、无化工厂、屠宰场和矿区的等污染较多地方。猪舍的设计应合理,做到彻底及时排出粪便、垫料和污水等废弃物,通风换气良好,尽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产生。

  3.1.2 加强日常管理,切断氨源  猪舍应应及时彻底的清理粪尿、污水等废弃物,保证舍内清洁。同时还应全面检查、冲洗和消毒的饮水系统,保证水流通畅,无滴水、漏水现象,保持干燥。在冬春季节到来之前,应提早做好保温取暖工作,条件较好养殖户的可采用暖风炉进行取暖,垫草要经常更换,防止有害气体超标。

  3.1.3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在冬春季节,农村养殖户为了节省空间,保持舍温,增加养殖数量,经常通过加大饲养密度来实现。由于饲养密度过高,造成氨气的产生随着温度升高而剧增,危害动物健康。因此,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在加大养殖规模时,应兼顾舍内的环境卫生。

  3.1.4 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  合理的通风换气,可及时彻底排出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通风换气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

  3.2 利用保健养猪技术,优化饲料配方,改善营养水平,减少氨的排放量   保健养猪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对亚健康状态的猪机体进行调控,促进其向健康方向演化,阻止其向疾病方向发展。其原则是“扶下祛邪”。所谓治标不如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猪舍的氨气污染,首先要从猪本身抓起。

  扶正就是保持或增强猪自身的抗病能力,又称之为主动保健。主要措施包括:一、应用免疫注射方法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抗病力;二、应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的方法以及其它技术手段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营养供给不足或不平衡均会影响猪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营养调控也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重要保健措施。

  祛邪就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又称之为被动保健。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常用的措施包括:⑴搞好环境卫生。卫生条件好,可以减少60%~70%的致病因素,也就可以大幅减少氨的聚积。⑵消毒。避免氨气污染下各种有害病、细菌等的侵袭。⑶驱虫。猪舍氨气浓度高,是各种虫类滋生和繁衍的充分条件。⑷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降氨除臭物质。⑸提供好的“风水”和饲养管理。风是指猪舍选址适当,通风向阳,可以减少氨的产生;水是指给猪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也可间接减少氨的排放。⑹合理的饲料配方。具体如下:

  3.2.1 添加合成的氨基酸,降低粗蛋白质的水平  依据“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的日粮,即日粮的氨基酸水平与动物的氨基酸水平相适应,可提高消化率,特别是提高饲料蛋白,氨基酸的利用率,可减少舍内氨气的产生。据报道,通过理想模型计算出的日粮粗蛋白的水平每低出1%,粪尿氨气的释放量就下降10%~12.5%。利用氨基酸平衡营养技术,在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合成氨基酸,相应降低粗蛋白水平,既可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又可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排泄量。试验表明,在日粮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的条件下,日粮蛋白质降低2个百分点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而氮排泄量却能下降了20%。Aarnink等进行模拟预测,当每千克日粮的粗蛋白降低10g时,排泄物的氨氮相应降低9%,此预测已被证实。Stutton等研究发现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从18%降到10%,然后添加合成氨基酸,排泄物中的氨氮及总氮分别降低40%和42%。

  3.2.2 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  研究发现,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可减少尿氮排泄量,增加粪氮排泄量。由于尿氮转化为氨的速度明显高于粪氮,因而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将有利于减少氨的产生与散发量。邓建国等人对畜禽做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β-葡聚糖和一些非淀粉多糖等能影响内源氮的排出。

  3.2.3 日粮中添加化学及生物除臭剂  目前,除臭应用效果较好的添加剂有沸石、膨润土等硅酸盐类。沸石是通过表面三维多孔通道来吸附气体分子以及水分子,减少畜舍内氨及其它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还可降低畜舍内空气及粪便的湿度,达到除臭的目的。在生长猪日粮中加入5%的沸石,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并使氨气的排放量下降21%。除沸石外,膨润土、海泡石等硅酸盐类均具有吸附性而作为舍内除臭剂。史清河添加膨润土结合粪尿中的氨,从而减少氨气的散发量。同时也有研究者向饲粮中添加120mg/kg的除臭灵,结果明显降低了试验第5~7周猪舍中氨的浓度,提高了猪的日增重9.4%。

  植物提取物能够消除胃肠道内聚积的臭味成分,达到消除臭气的目的,而被广泛的关注。文利新副教授研制的除氨、除臭型预混合饲料(ZL2004100232414)能明显消除舍内NH3、H2S等有害气体的产生。由挥发性药材制成的姜满净化剂能使畜舍的氨降解率达到73.9%,舍内含氨量为15.0mL/m-3。1978年美国把红兰提取物用于养猪业,在猪饲料中添加65g/T丝兰提取物,饲养600头仔猪和生长猪60d,猪舍的氨气挥发量减少了26%。在粗蛋白含量16%和14%的猪饲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猪舍氨气挥发量分别减少48.8%、33.50%。

  3.2.4 添加酶制剂或酸制剂,提高氮的利用率  酶制剂和酸制剂的添加用以提高养分的消化率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饲用酶制剂种类较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消化酶和非消化酶。消化酶的作用底物和作用方式相似于动物消化道正常分泌的消化酶,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非消化酶制剂主要包括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等。在生产上通常根据日粮特点,将这些酶制剂选择性地复合使用。

  张克英等研究表明,仔猪饲料中添加500IU/kg植酸酶,能够明显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提高了色氨酸的回肠消化率,改善磷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在仔猪饲料中添加0.1%的木聚糖酶,饲料干物质和氮利用率提高21%和34%。

  王米等在仔猪米中添加1%柠檬酸,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提高2.28%和6.1%。在玉米-豆粕型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5%的乳酸,使日粮氮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36.6%和9.8%。

  3.2.5 抑制脲酶和尿酸酶的活性  通过使用脲酶抑制剂和尿酸酶抑制剂、添加益生素或抗生素抑制产生酶的微生物的活性或是饲喂含脲酶抗体的高免卵黄粉等免疫途径,来减少氨的产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3.2.6 通过日粮的组分调整肠道pH值  由于氨的散发受粪尿中pH值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pH值越低,氨散发量越少,因而可通过改变饲粮组分以降低猪粪尿的pH值,从而减少氨的散发量。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降低饲粮蛋白水平以及向猪饲粮中添加NSP,对氨散发量的减少作用与猪排泄物pH值降低有关。当以硫酸钙、氯化钙或苯甲酸钙分别代替猪饲粮中以碳酸钙添加的3或6g钙时,尿的pH值分别减少1.3与2.2,堆放粪的pH值也有相似变化。据报道,猪日粮中甜菜糖浆青贮料每增加5%,粪便pH值就下降0.4~0.5,氨排放量大约降低15%。存在于猪大肠中的茶多酚能增加嗜酸菌的数目,猪日粮中添加0.07%的儿茶素,能降低pH值,减少粪便中腐败化合物的浓度。

  3.3 其它方法  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粪便和垫料对降低氨气含量很实用,该类物质能吸收粪便和垫料中的氨,如H2O2、高锰酸钾、硫酸铜、苯甲酸、乙酸等均具有抑臭作用。用4%硫酸铜或2%苯甲酸来处理垫料,均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氨气浓度。

  用微生物发酵法也可有效地降低畜舍内氨气的浓度。据报道,饲料中添加0.25%的嗜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和类链球菌混合物能使鸡群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添加量达到0.5%能有效降低粪便中氨。

4. 小结与展望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畜禽舍有害气体——氨气严重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已成为默认的事实,氨气对畜舍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畜舍内的有害气体已成为国内广大畜禽养殖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对于一个合理的氨气控制方案来说,利用保健养猪技术,从日常管理、饲料配合、体内代谢调控等综合考虑,从源头控制氨气的产生,来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植物提取物除臭剂具有添加量少、资源丰富、性能稳定等优点,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标签:
  • 养猪方法
  •  
  • 养猪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