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猪场的疾病控制方案


近十年来,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养猪规模扩大,疾病监测防控措施薄弱,疫情形势日趋复杂,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疫苗接种、药物控制等传统综合防疫措施在疾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实践证明,仅靠这些措施是不够的。本文拟针对现代养猪场存在的问题,探讨疾病防治的一些具体概念和措施。 1.利用实验室方法加强疾病监测近几十年来,传染病的诊断技术,特别是血清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多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准确检测出阳性猪只,评估猪群的感染率。规模化养猪场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加强对当地疾病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准确及时的应对。 1. 了解农场的疾病流行情况。养猪场不仅要知道猪场传入了哪些疾病,还要了解一些疾病(特别是一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染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猪场将样本送往相关机构进行检测,得到的只是检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养猪场技术人员必须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尤其是对一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断,不同实验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很大。例如:使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检测猪弓形虫病,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和90.2%,假设根据检测数据,猪群的近似阳性率为15 %猪表现出阳性反应),实际阳性率=(近似阳性率+特异性-1)/(敏感性+特异性-1),计算出的实际阳性率应为7.1%。这表明大约50% 的阳性检测是假阳性,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率被大大高估了。 2、明确检测目的,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猪瘟为例,如果目的是监测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直接检测血清中的猪瘟抗体即可;但如果怀疑野外发生猪瘟,要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诊,还需要检测猪瘟毒力抗原。 CSF抗原与抗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同一头猪可能同时具有强毒抗原(即有毒),但不一定具有强毒抗体。当有强毒抗体时,可能没有强毒抗原。猪感染CSFV后,从潜伏期至死亡均可检测到CSFV抗原,待猪存活、痊愈后抗原消失并逐渐产生抗体。因此,必须明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才能使检测结果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2、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一个健康的畜群中,防止疾病传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多数养猪场在这个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么封闭管理没有严格执行,要么执行过程不力。 1、密闭管理在疾控中的意义首先是要正确认识密闭管理,真正认识其在防疫中的重要性。以PRRS为例,PRRSV目前存在于许多国家的猪群中,但其来源尚不清楚。只有澳大利亚和瑞典提供了不含PRRSV 的材料。与传统观点相反,最近的研究表明,虽然PRRSV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即感染剂量非常低),但它的传染性并不高,传播通常发生在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中。此前认为空气尘埃病毒是PRRSV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传播距离可达20KM。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同一个圈中的猪之间的传播比相距10-16 厘米或更近的猪之间传播要容易得多。精液,无论是否稀释,都可以通过人工授精将PRRSV 传播给母猪。通常,病毒通过在子宫内或出生后从母猪到仔猪的持续循环传播,或在分娩后期通过易感猪和感染猪的混合传播。 在新生仔猪中,母体抗体可能赋予对感染的一定免疫抵抗力,但这种保护作用不可靠且持续时间短。据法国研究数据显示,猪场PRRSV感染中56%通过感染猪传播,20%通过感染精液传播,21%通过污染物传播,3%感染源不明。 PRRSV 的空气传播粒子传播很难通过实验进行。 TORREMORELL 等人的两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在距离仅1M 的情况下,成功地从一组急性感染PRRSV 的猪群中传播。上述例子说明,包括蓝耳病在内的许多疾病并不像以前所知道的那样具有传染性,实际上是可控可防的。关键是实行科学严格的封闭管理。二、封闭管理的技术要点根据对包括蓝耳病在内的多种疾病传播途径的研究,我们还可以掌握猪场封闭管理的要点: 1、人流物流控制; 2、严格控制品种引进,包括精液的引进; 3、坚持全进全出的喂养方式; 4、新建猪场选址要科学。花都种猪公司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包括蓝耳病在内的很多疾病并不像人们所知道的那么可怕,而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实行封闭式管理,才有了今天的花都种猪场这片净土。 3、多点生产法多年来,对于猪场传染病流行的认识存在很大误解。这通常被认为是由于一些环境病原体引起的,如大肠杆菌、韦氏梭菌、猪葡萄球菌等,仔猪在哺乳期从母猪身上感染,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母猪分娩时,往往对环境中的大多数病原体具有很强的体液免疫力(即对大多数病原体有抗体),并通过初乳和乳汁将其传给后代。在某些情况下,母猪不再携带和排泄这些病原体,仔猪也通过母体抗体获得保护,免受环境中的机会性感染。实际情况应该是:大部分分地方性感染病原通常是在仔猪断奶后被动免疫减退时感染仔猪的,其作用方式通常是从年龄大的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按顺序感染的。这样大部分传染性病原通过不断地把病原从“老”的育肥猪转向年轻的育肥猪,从而持续存在于某一个群体。    近些年来,针对传染性病原在猪场中的实际传播特点,许多国家的猪场采用了多点式生产方式。典型的多点式生产方式(如图1),是将整个生产体系分成3个区:一区主要饲养母猪和哺乳仔猪,包括配种、妊娠和分娩场所;二区主要饲养断奶仔猪;三区饲养育肥猪。每个区间隔一定距离,都是相对独立的,各区之间没有交叉感染的机会。每个区内依然实行单元式饲养,全进全出。      一区的哺乳仔猪可实行隔离早期断奶,在二区饲养到20~25公斤,再转入三区(育肥场),饲养到出栏。采用多点式生产方式,猪只受各种潜在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机会大大减少,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因此,在饲料报酬、增重等方面优于传统生产模式下的猪只。    四、生产SPF猪    采用SPF猪生产技术是彻底解决猪群疫病的有效方法,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是实验动物的术语之一,用于产业动物上,主要目的是彻底清除某些危害严重的慢性常见性疾病。经多方专家反复论证,SPF猪所控制的疾病种类确定为七种:猪喘气病(MPS)、猪痢疾(SD)、猪萎缩性鼻炎(AR)、猪伪狂犬病(PR)、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虱和螨。在国内,SPF猪种群的建立或血缘补充的途径只能通过无菌剖腹产手术完成。无菌剖腹产手术切断疫病的依据是:1、绝大多数猪病不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2、经剖腹取胎在隔离器中人工哺乳的SPF猪可防止感染。引进妊娠末期的母猪应先经过剖前的化验监测,排除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的病原,如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细小病毒等。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选择生产性能优秀和健康程度良好的妊娠末期母猪,在妊娠112天或113天实施剖腹产手术,无菌摘取胎儿,在无菌环境中饲喂超高温消毒牛奶。在此期间,给仔猪接种已知的乳酸杆菌,增强其消化功能,21天后转入环境适应间适应4~6周,使之产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经采样监测合格后,转入严格卫生管理的猪场育成,此种方法育成的猪称为初级SPF猪。初级SPF猪以闭锁方式进行正常配种繁殖的后代,称为次级SPF猪。    建立初级SPF猪群不仅困难,风险大,同时花费巨大。一般情况建立一个小型SPF猪群(30~60头)更为现实,在小群SPF猪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授精、手术、寄养等手段让其自然繁殖,逐步扩大群体。

(来源:中国农业网)

标签:
  • 养猪方法
  •  
  • 学习养猪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