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母猪泌乳率妊娠母猪的传统饲养方式是“抓两头,管中间”。这种方法在时间的划分上比较笼统,拍胎的时机不容易掌握。胎动过早会造成母猪过肥,后期采食量减少,影响胚胎期仔猪增重和母猪乳腺发育。根据胚胎和乳腺的发育规律,妊娠期可分5个阶段进行饲喂,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率,从而获得较好的仔猪初生重。
阶段划分及喂养要求为:妊娠430天,每天1.82.5公斤; 31至60天,每天1.2至1.8公斤; 61至85天,每天1.8至2.5公斤; 86100天出生前1天2天,每天喂2.83公斤;产前101天至2天,每天喂3.5-4公斤。具体养猪技术如下:
1、早保温、补铁补料早保温、补铁补料,可以增强仔猪体质,锻炼仔猪胃肠功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保证断奶仔猪个头大,提高胃肠功能和消化功能等,并可减轻断奶应激。
仔猪出生后,应进行适当的保温。一般应在13日龄时补铁。 5日龄时应提前喂料。他们应该在18 天时正常进食。
2、实行周管理。周管理是指对猪场的生产经营按周进行管理。比如一周内定一天调整猪群,将猪从保育舍转入猪舍,仔猪断奶,转保育舍,猪舍消毒等。计划反复进行,避免因不同日龄猪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大欺强强欺现象。
3.减轻压力。断奶和新环境的应激很容易导致仔猪吃睡不正常,甚至生病,使仔猪消耗体力。在仔猪即将断奶时,人为减少母猪的泌乳次数或降低母猪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采食量,避免突然断奶对仔猪造成应激。同时,仔猪保育场要保持干燥、温暖、清洁的饲养环境,以减轻新环境的应激。
4.全进全出。一些养殖户喜欢在仔猪断奶时将体弱的保育仔猪关在围栏中。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发生率比较高,全进全出制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5、加强营养,预防病仔猪。断奶前一周,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红糖、奶粉等,补充能量,从而减少仔猪体能消耗。同时,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些抗生素,以防止仔猪生病。
6、加强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断奶后应及时调整仔猪吃、拉、睡三点。饲料应少喂,如出现生长不均,应及早调整鸡群或喂完后留栏,并增加补餐。病、弱、残猪及时救治。病弱残猪要及早隔离治疗,个体优化饲养,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弱残猪要及时淘汰。
(来源:猪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