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蓝耳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这里有最好的办法


很多猪场的保育猪在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突然倒地、抽筋、四肢流水、头后仰等症状。本病临床上易误诊为猪链球菌病。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链球菌病的混合感染。只有提高猪群免疫力,才能从保育猪养殖、环境管理、抑制PRRS病毒感染等多方面入手,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近年来,笔者与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区的规模化养猪场沟通,发现不少养猪场出现突然倒地、抽筋、四肢流水、头后仰等症状。在某个阶段。当体温超过41时,抗生素治疗效果往往不好。一些刚从专业育肥户购入的15kg左右的保育猪,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些猪场发病率低的在5%以内,高的可达10%。实验室诊断主要为蓝耳病和链球菌病的混合感染。该病的发病率、症状和死亡率与保育猪群PRRS抗体S/P值的升高呈正相关。笔者多次参与该病的诊治工作,发现只有从保育猪的饲养、环境管理、抑菌等方面入手,提高猪的免疫力,才能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PRRS 病毒感染。

1 疾病概述

断奶后一定时间后,保育猪会出现猝死、猝倒、泼水等症状。最严重的表现是晚上22:00巡栏时猪只没有发现异常,早上猪已经死在圈里了。多数病例表现出突然倒地、抽筋、四肢打滑、头颈后缩、眼球突出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猪体温在41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3。 (图1)。如果预防措施不及时,与病猪同栏的猪只会陆续出现类似病例,并逐渐传染同栏其他猪,呈明显流行病。不同猪场的年龄和发病率存在差异。多数猪场发病日龄为40-70日龄(断奶后2周左右),少数猪场发病日龄为60-90日龄。低发病率在5%以内,高发病率可达10%。

图1 病猪突然倒地,四肢划动,头颈后仰,眼球突出

2 解剖病变

解剖死亡或垂死的猪,可见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胸腔内有大量黄色液体,有时有纤维蛋白渗出,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出血,脑膜充血,脑脊液增多。

3 实验室检测

对此类病猪进行解剖,无菌摘除脑、肺,送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疾病诊断实验室检测。 82.6%(19/23)的病猪经RT-PCR检测PRRS病毒呈阳性,通过PCR检测,8.7%(2/23)的病猪呈圆环病毒阳性。对这些病材进行细菌培养,69.5%(16/23)的病材经培养鉴定为猪链球菌(培养链球菌的病材均为PRRS病毒阳性),13.0%(3/23)的病材经培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副猪嗜血杆菌的病材可培养出链球菌)。

4 诊断

发病初期表现为病猪急性死亡。通常前一天晚上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第二天早上就死了。病猪体温升至41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3,符合败血症链球菌的特点。病猪突然倒地,出现抽筋、四肢流水、头颈后缩、眼球突出等神经症状,符合脑炎链球菌的特征。病猪脑、肺的细菌培养也可分离出猪链球菌,故易误诊为猪链球菌。但在所有分离的猪链球菌材料中均可检出PRRS病毒,故本病主要为PRRS与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国内多篇论文均有类似病例报道。国外兽医专家研究表明,感染PRRS病毒可显着增加猪对猪链球菌的易感性。

作者监测发病前(30-40日龄)和发病后(60-90日龄)猪只PRRS抗体的平均S/P,发现发病后猪只的平均S/P值为高于发病前2.0以内,与保育猪群本病发病呈正相关。如果S/P值增加小于0.6,则保育期发病率在5%以内;如果S/P值增加在0.6-1.2范围内,则保育期发病率为5%-10%。但如果S/P值升至2.0以上,保育猪往往在断奶后几天内出现PRRS症状,表现为猪群体温升高、积聚、颤抖、毛发粗糙、腹式呼吸、关节肿胀、耳、鼻、腹、四肢皮肤发绀等症状,发生率可达50%以上。这些病猪在病程后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但很少发生猪猝死。笔者发现,猪舍氨气和粉尘浓度高是该病的重要诱因,该病高发的猪在断奶后的前2周往往采食量偏低。

5 防治措施

5.1病猪的处理

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针对链球菌,对有神经症状的病猪肌肉注射治愈率较低,但如果每天两次通过前肢静脉给药,治愈率可达80%左右。治疗过程中病猪每天喂水2次以上,吞咽水的病猪可用水泡饲料喂养,能恢复吞咽功能的病猪普遍痊愈。

同一圈内2头保育猪在同一天突然死亡或倒地时,该栏内剩余的所有猪只注射一次头孢噻呋。如同一栏内有两头保育猪在同一天突然死亡或倒地,则本栏及左右相邻栏内的猪均注射一次头孢噻呋。同时,本单元保育猪每吨饲料添加10%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3公斤,连用35天,可迅速控制病情,但停药后类似病例很可能再次出现.

5.2 猪舍环境控制

改善猪舍空气质量可明显降低本病的发生。冬季猪舍氨气浓度较高,开窗通风会导致猪舍温度偏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在漏缝地板下修一条地沟,冬季可开地沟风机,将猪舍内的氨气慢慢吸到猪圈下,既可降低猪舍内氨气浓度,又不会引起猪舍的温度太低了。没有地沟的猪场,可在猪圈内2.32.5米高处悬挂直径30厘米的PVC管。管子的一端用塑料布缝制的管子与屋外的小风扇相连,另一端封闭。管道每1 m 向屋顶打开一次。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洞。冬天用小风扇通过管道将空气吹入猪舍,空气通过管道上的开口进入猪舍屋顶自然下落,冷空气落下

过程与上升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既达到换气目的又不至于使冷空气直接吹到猪体而着凉。每年9月到次年4月猪舍内用塑料小桶装0.5~1kg冰醋酸,每隔几米吊挂一只,任其自然挥发,吊挂数量以整个猪舍能闻到淡淡酸味为宜,定期往桶内添加冰醋酸保证其挥发,能有效中和猪舍内氨气,还能预防猪口蹄疫等疾病(图2)。使用干湿料槽,饲喂颗粒饲料可以有效减少猪舍内粉尘,降低本病发病率。

图2 猪舍挂冰醋酸

5.3 提高保育猪断奶后前2周采食量

提高保育猪断奶后前2周采食量,提高猪群营养摄入,增强猪群免疫力。乳猪出生7日龄开始每天添加教槽料4次以上,保证每头乳猪24日龄断奶前累计采食教槽料500g以上,让它们尽快适应固态饲料。另外保育猪断奶后10d内不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喂,应采用地面或料盘分餐饲喂,每天饲喂4餐,利于培养保育猪对固态饲料采食习惯。断奶后10d内不能进行分餐饲喂的猪场,除了正常饲喂干料外,每天2次用60℃温水(水和料的比例为2:1)加入教槽料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到40℃时用料盘给保育猪饲喂,每次饲喂量以该栏保育猪10~15min采食干净为准。额外添加水泡料能明显增加猪只断奶后前两周采食量,猪群几乎不会因为采食不足而出现弱猪。保育猪进行自由采食,每个采食位供应不超过5头猪利于保育猪采食到足够饲料。

5.4 抑制蓝耳病病毒感染

未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且猪群发病后比发病前蓝耳病抗体平均S/P值上升幅度不超过2.0的猪场,可以往断奶猪群饲料中添加泰万菌素或替米考星饲喂10~15d,能降低发病率。已经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的猪场,可以调整猪群疫苗接种时间来提高疫苗保护率。发病日龄在40~70日龄的猪场,疫苗接种可以安排在10~15日龄;发病日龄在60~90日龄的猪场,疫苗接种可以安排在40日龄。

5.5 链球菌疫苗免疫

15~21日龄的猪接种链球菌病疫苗能降低本病发生,但不同猪场使用链球菌病疫苗效果差异很大,可能与猪场流行的链球菌株血清型和毒力不同以及蓝耳病病毒感染强度差异有关。

6 小结

本病从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猪链球菌病,给病猪使用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等药物能暂时控制病情,但是停止用药后3~5d可能再次出现类似病例。于是猪场干脆每批保育猪一到发病日龄就用β-内酰胺类药物添加到饲料中,添加3~5d停药5d再次添加药物,如此反复1个月。此方法对于蓝耳病病毒感染比较强、环境较差或者饲养管理不到位的猪场收效甚微,且反复往饲料中添加药物不仅操作麻烦、增加药物成本,更可能促使耐药菌株产生。

链球菌分布广泛,常以共栖菌和致病菌的方式存在于大多数健康的哺乳动物体内,也存在于人体内。这些链球菌有的有利于动物和人类,但有相当一部分有致病作用,但是致病作用一般要在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才能发生。猪链球菌2型是人的机会致病菌,与生猪接触的人易通过伤口感染,引起人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并可死亡。2005年,四川省生猪暴发2型猪链球菌病并感染200多人,最终导致38人死亡。目前我国多数区域猪链球菌分离株均以2型为主,因此降低保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对公共卫生有积极意义。本病临床表现是链球菌病,实质却是链球菌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若饲养管理不当会加重链球菌感染,表现为保育猪群链球菌病反复发生。做好保育猪饲养管理,改善猪舍环境,通过定期监测猪群蓝耳病抗体S/P值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才可减少保育猪链球菌感染率。

标签:
  • 养猪方法
  •  
  • 快速养猪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