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肉的经济利用来看,由于不同的消费需求、饲料效率以及饲养者的喜好和时尚,猪品种经过长期选育,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概括为三种经济类型。
1、脂肪型猪
的特点是产生大量脂肪,可占胴体的55-60%。脂肪厚度在4.5厘米以上,瘦肉约占30%。其外观特点是:
体深、宽,呈半圆形,额宽略短,下巴下垂,胸部宽而深,背宽而短,臀部丰满,体长等于胸围或超过25厘米,皮薄,毛稀疏,肉质细腻。具有较早沉积体内脂肪的能力,第6、7肋间脂肪厚度达6厘米以上。
此类猪一般性情温顺,但产仔数稍少。我国广西的陆川猪、湖南的宁乡猪、国外的巴克夏猪都属于这一类型。
2、腌肉型猪
与脂肪型相反,瘦肉比例占胴体的55-60%。主要用于制作腊肉、火腿等。
外貌长而呈流线型,中身长但不深,胸部特别丰满,肩膀比较精致,背部和腰部结实而长,背线与腹线平行。大腿特别丰满发达,四肢高长粗壮。体质强健,性活跃,生长发育快,产仔数多。
该类型猪对饲料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蛋白质饲料。金华猪、长白猪、约克夏猪都属于这一类型。
3、鲜肉型猪
主要用于鲜肉。胴体脂肪和瘦肉部分各占50%左右,脂肪厚度为3.54.5厘米。
其外观特征介于油脂型和腌制型之间。体形中等,背腰宽,中部略短而粗,后躯丰满。体格强健,性情温顺,适应能力强。
我国的良种大多属于这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