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大部分养猪户给猪打针,不管大猪和小猪体力如何,很少在天气冷、舍温低的时候提前预热。结果,出现了畏寒、血管痉挛、疼痛、发冷等应激反应。特别是在幼猪和弱猪中,危害更大,影响治疗效果。
在养猪生产中,常用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穴位注射等方法,通过注射预防猪病。由于猪体与药液导热系数的差异,以及药物本身的储存要求,药液的温度几乎常年低于体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给猪注射低温药液需要将身体加热到体温,加热过程是在体内被动完成的。这种物理刺激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影响防治效果。如果在给猪注射前,在体外积极采用安全、科学的方法,将注射药液的温度稳定地升高到接近猪的体温(32 ~ 38),就可以降低药液与身体的温差,消除药液温度过低引起的不良反应。
预热药液有三种经济实用的方法。第一,热源预热。在暖气、空调、电暖器、热水袋、火炉、火炕、灯泡等热源周围,事先放好生理盐水等稀释液。用于预热。温度达到40左右,就可以进行配药和注射了。二是热水预热。在配药和注射前,将稀释液放入50 ~ 60的热水中加热。第三,室温预热。也可以事先将药液放在温度较高(23 ~ 28)的房间内预热后再配药注射。
需要特别提醒养猪户的是,出厂时含有药物成分的药液不宜直接放在高温暖气片上或在50以上的水中加热,如甲硝唑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替硝唑、环丙沙星注射液等。以免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