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二胎综合症是指头胎母猪进入第二轮繁殖周期后,头胎断奶后体重下降过多,断奶后10天内发情率低(低于85%),并且很难再次繁殖或交付率下降。二胎产仔数减少(一般比头胎少18%以上),头胎母猪淘汰率高(一般在15%以上)。造成二胎母猪综合症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母猪二胎综合症的病因分析
二胎母猪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涉及营养平衡、日常管理、疫病等。猪场可重点做好后备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做好防控工作。
1、生殖营养供给不足
在后备母猪繁殖期,由于成本控制问题,没有饲喂后备母猪专用饲料,有的甚至使用育肥猪饲料进行育肥,导致母猪缺乏维持繁殖性能的繁殖营养。
2、过早交配,母猪发育不良
后备母猪发情后,为了母猪利益最大化,急于配种,不顾配种初期母猪的年龄、体重和体况。后备母猪在发情期,生理成熟会滞后于性成熟一段时间。如果过早生育,容易出现难产等问题,进而导致二胎综合症的出现。
3.霉菌毒素蓄积中毒
为降低饲料成本,盲目采购劣质饲料原料,母猪长期食用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导致霉菌毒素累积中毒,导致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受损。
4、孕期营养供给不足
后备母猪配种后,生猪远未成熟,不适合妊娠猪。这时候怀孕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一方面可以满足胎猪的发育,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自身持续发育的营养需要。如果妊娠期饲养管理不科学,后备母猪本身就会与胎猪争夺营养,造成二胎母猪。
五、初产母猪泌乳期体重下降
初产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少,仔猪吸奶能力强,营养物质供需不足。初产母猪比经产母猪减重更多。此时,如果母猪在泌乳期营养供给不当,造成初产母猪泌乳期体重下降过多,体脂少,背膘薄,将直接导致母猪断奶后不能及时发情。
6、母猪围产期缺乏有效管理,生殖系统易患急、隐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在7-10天前后处于应激最强阶段,抵抗力下降。这是母猪最虚弱的时期。生殖系统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暂时或终生失去繁殖能力。
7.感染生殖障碍
母猪会感染伪狂犬病、PRRS、附红细胞体、猪瘟和衣原体等繁殖疾病。
2. 母猪护理解决方案
应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选择适宜的后备母猪进行配种。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来源。一方面是从母猪安全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鉴于非洲猪瘟形势严峻,对饲料的控制要严格。不使用不明、发霉、变质的饲料,并针对国内饲料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实际情况,应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防霉、解毒剂等药物。
后备母猪的营养方案应科学合理地分阶段进行。体重50-75公斤时,改用中型猪饲料,体重75公斤时,改用交配期专用的后备母猪饲料,或哺乳母猪饲料。绝对不要用育肥猪饲料喂后备母猪,会直接造成母猪不育。
后备母猪体重50公斤起,应加强生殖系统所需的营养成分。
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等,后备阶段应严格按规定免疫程序接种。
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母猪初配日龄和体重。二元土混交母猪的初配年龄应在8月龄左右,体重130-140公斤。如果母猪是纯种母猪,应根据情况适当推迟初配年龄。
尽量减少哺乳期间的体重减轻。 哺乳期充分饲喂,增加日饲次数,提高营养浓度; 在饲料中添加10%的膨化大豆或5%的油,以防止因哺乳引起的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
为减轻母猪的营养负担,应严格控制母猪产仔数在13-14头,仔猪断奶时间为23-25天。
做好母猪的产后保健工作,产后3天要注意母猪有无炎症或其他未发现的疾病,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这就是二胎母猪综合症的全部内容。如果你的母猪也有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上面的治疗方案。
这就是母猪二胎综合症的治疗。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养猪新手必看,几种典型猪病的快速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