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现状和控制战略策略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猪病的发生和对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危害日益加大,尤其是传染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行业。 1 病害危害1.1 流行病各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可直接导致牲畜死亡、产品劣质、产量下降、防治费用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计,在发达国家,疾病造成的损失占总成本的17%。例如,美国每年因猪病支付的费用超过15 亿美元,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35-50%(Bishop SC,2002)。近3年来,几种影响免疫功能的疾病困扰着我国养猪业,给养猪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如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疫病,导致机体的衰退基础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群体免疫失效,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临床病变极为严重,极易造成临床误诊和防治困难。由于这些新疾病的出现,一些疾病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而且死亡率上升,养猪场损失惨重。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种猪患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养猪场倒闭。部分养猪场爆发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发病率高达60%,直接死亡率达40%以上。 1.2 慢性病许多慢性病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利用效率低、继发感染、药物和治疗费用增加,经济损失巨大。据国外研究报道,萎缩性鼻炎可使生长速度降低5%,若并发肺炎可导致生长速度降低17%;由于地方性肺炎对肺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每损伤10%的肺组织,可使生长速度降低5%。 增长率;受胸膜肺炎影响的猪群可减少20% 的销量,并导致12 天延长至100 公斤;猪瘟等某些皮肤病可使生长和饲料利用率降低10%,并可诱发皮脂腺炎症,严重影响胴体质量。据国内相关资料显示,病毒、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除直接死亡外,还可使猪日增重降低15%,饲料利用率降低18%。 1、出栏时间推迟23天甚至更多,增重减少或生长停滞的猪可达70%以上。 1.3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也是造成猪场效益下降的重要病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管理良好的猪场,寄生虫感染仍然存在,即使是轻微的感染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包括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降低、体内寄生虫的迁移等蛔虫和鞭虫引起内脏器官损伤和机体免疫系统损伤,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我国大群养猪场驱虫试验结果表明,猪的日增重(2090公斤)比未驱虫的猪增重9.3%,饲料消耗量却下降了10.9% %,增长率提高了10.9%,肉料比提高了0.36。而且,由于疥疮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外贸出口合格率大大提高,国内屠宰时因肝蛔虫斑而报废。情况不再发生。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按照驱虫方案(包括公母猪分担的费用)驱虫费用为3.8元,由此获得的收入可达28元以上。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猪场寄生虫病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1.4 人畜共患疾病许多人畜共患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1998年至1999年,马来西亚尼帕病毒引起的猪脑炎也造成265例,105例死亡。 1997年台湾口蹄疫疫情对台湾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2000年韩国和日本的口蹄疫流行也给这些国家的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后果。 2000年欧洲爆发口蹄疫,给英国造成了590亿英镑的损失。许多重大的人畜共患疾病,如血吸虫病、狂犬病、乙型脑炎、链球菌病、流感等,都与病毒、细菌和蠕虫在动物体内的传播有关,因此这些疾病可以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猪场的疾病越来越复杂,其中猪能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多达25种。可见,人畜共患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2 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流行病的主要特点2.1 疾病呈非典型趋势和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持续感染。疾病的流行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猪流感和蓝耳病、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从无到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格拉瑟病)和猪伪狂犬病危害越来越大。 2.2 病原体变异某些猪病的病原体发生变异,导致原疫苗的保护作用下降或完全无效。 2.3 多重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如猪瘟病毒与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猪瘟病毒与PRRSV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PRRSV、猪支原体与肌动蛋白混合感染等胸膜肺炎杆菌、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等,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最为严重。 2.4 细菌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显着增加,主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出现频率增加,在实践中越来越难以控制,如猪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虫病、副猪嗜血杆菌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性正在逐渐增加,

如 PRRSV、猪瘟病毒、猪环状病毒的感染(临床以PMWS/PDNS为主要症候群),尚有支原体肺炎、猪鼻支原体、猪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2.5 繁殖障碍疾病

近年来由于突出的呼吸道疾病问题,而掩盖了繁殖障碍疾病的危害。实际上,因猪繁殖障碍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点也没有减轻,仍然是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一大问题,特别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双重感染引起的流产、死胎、产弱仔等问题。近期已在一些规模化猪场显露出来,对初产母猪的危害最大,可造成 70%以上的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另外由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繁殖障碍值得关注,该病可引起不同妊娠阶段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

3 病因分析

3.1 引种

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猪场和养猪户都经常到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健康的种猪能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引进的种猪携带疾病,则将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从国外引进种猪数量显著增加,从上世纪 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开始大批量从境外引进种猪,先后从美国、丹麦、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几乎世界上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引进了大批种猪,对我国瘦肉型猪的品种改良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而且配套措施不力,甚至与制度上的缺陷(如通过隔离检疫,检测的阳性猪被扑杀,其他猪被放行,实际上,被放行的猪是假定健康猪)一些危害严重的疫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环状病毒、猪萎缩性鼻炎等)带进了国门,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3.2 抗病性能

长期以来,我国猪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工作的开展一直致力于生产、繁殖性能和胴体品质,取得了可观成效。但是在育种方案中所考虑的诸多目标性状中,几乎从未涉及个体抗病性能,因此群体抗病性能并未提高,而与此同时,由于病原体不断变异、集约化饲养方式导致圈舍空间环境恶化、病原体浓度加大等各种诱因,使得群体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3.3 饲养规模

饲养总量的增加,使畜禽群体越来越大。易感动物的增多自然容易造成疫病传播、流行。此外饲养方式的改变,畜禽高度密集,构成疫病传播的有利条件。如笼养母猪,使饲养面积由过去栏养母猪每只 10平方米压缩到不足2平方米,同等面积栏舍的饲养数量增加了几倍,虽然管理效率提高,但疫病传染的机会同样加大。

3.4 运输传播

交通运输的发达,各地市场活跃,商品交易频繁,畜产品(活畜及产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由于没得到有效监管,使疫病随畜禽及产品传播。

3.5 生产发展与管理水平不同步

我国畜牧生产的数量已达到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由于生产方式以散户和小规模养殖为主体,给实行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有关法律法规未能严格实施,一些管理制度尽管已经建立,但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微观上,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以及法律意识等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虽然采用先进饲养方式,但管理制度、卫生防疫条件未跟上,疫病检疫、监测不严格,导致疫病的不断发生。

4 防治措施

4.1 以疫苗为主的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后者包括诊断试剂和疫苗)是我国目前用于疾病主动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针对不同传染性疾病,注射疫苗制剂,能在疫病发生前使动物产生免疫力,抵抗病菌侵袭,从而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但是在我国目前动物疾病复杂的情况下,疫苗使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①由于抗原的漂流、超强毒株的出现及母源抗体的干扰等原因,并且弱毒疫苗还有毒力返强的潜在危险,因此即使合格的疫苗产品,也经常出现接种失败,达不到防病效果;②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单位很多,但达到GMP要求的较少,影响我国兽用疫苗生产质量和规模,例如猪的伪狂犬病和猪繁殖呼吸综合症已在全国许多地区流行时,根本无正规化生产的疫苗可用,直接导致国外相关疫苗乘虚而人,其昂贵的价格,严重制约了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③各种新疾病接踵而至,而相应疫苗研制和开发工作往往难以及时跟进,从而失去理想的疫病扑杀时机。迄今为止,仍然有许多对养猪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疾病,尚未研制出相应疫苗,当前养猪生产中使用的疫苗情况见下表:

当前养猪生产中使用的疫苗情况

疾病类别

疫苗情况

呼吸道疾病

萎缩性鼻炎支气管败血博代氏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有疫苗

巴氏杆菌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无疫苗

猪流感(各种血清型)

无通用疫苗

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疫苗效果不理想

支原体病(猪肺炎支原体)

有疫苗

Glasser氏病(副猪嗜血杆菌)

4型和5型效果较好

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

无疫苗

消化道疾病

增生性肠病/回肠炎(细胞内罗森氏菌)

有疫苗

猪痢疾(猪痢疾蛇形螺旋菌)

新疫苗

非特异性结肠炎( Brachyspirapilosicoli)

无疫苗

轮状病毒

无疫苗

梭菌病(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艰难杆菌)

有疫苗

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

有疫苗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各种血清型,非O157)

有疫苗

球虫病(猪孢球虫)

无疫苗

沙门氏菌病(肠炎沙门氏菌德尔比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

无疫苗

全身性感染

PRRS(Lelystad株;PRRS病毒)

有疫苗

PMWS、PDNS(PCV2或其它)

无疫苗

新的猪病

Nipah(马来西亚)

无疫苗

Hendra(澳大利亚)

无疫苗

新型流感(亚洲型)

无疫苗

资料来源:(《 Pig International》,2003,Vol:33)

4.2 兽药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抗菌、抗病毒、减缓和消除病症、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瘦肉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见效快、作用显著,经济效益大,已成为目前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在养猪生产中,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兽药使用中存在滥用、超标使用以及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对我国的畜牧生产、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4.3 建立合理繁育体系,实施抗病育种 应用疫苗、兽药和实施生物安全体系

通过外因的作用实施防病和治病是目前控制猪病的基本方法,同时需要结合内因的作用,从本质上解决疾病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繁育体系和实施抗病育种,从遗传本质和繁育过程中提高畜群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与外因相结合,彻底解决疾病问题。

4.3.1 建立合理繁育体系,控制疾病传播

在规模化猪场中,我国目前流行的终端杂交繁育体系的生产模式由“原种猪场-祖代猪场-商品猪场”三个层次组成。面对养猪业当前复杂的疫病形势,国内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模式存在难以克服的严重弊端,需要改进我国现有的繁育体系模式,使其具备更为完善和合理的疫病预防功能,所采取的主要改进措施包括: ① 改变 引种模式,以进口精液和胚胎取代活猪进口,从根本上杜绝引种所带来的各类疾病; ② 推行无特定病原(SPF)种猪繁育体系,建立和发展SPF种猪选育场及人工授精站服务体系;无特定病原种猪(SPF)繁育体系。 ③将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3个层次的终端杂交繁育体系简化为两个层次(SPF种猪选育场和商品场),配套建设的人工授精站在疾病控制和猪群改良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4.3.2 培育抗病优良品系,提高群体抗病水平

畜禽抗病力早在 40年代由Lush(1948)首次提出,随后在生产中作为疾病预防的重要指标,主要指畜禽对疾病或病原的抗性或易感性。畜群对这类疾病的抗性类似于其它重要经济性状,受少数主效基因和大量微效基因以及环境的共同作用(Axford等,2000)。

4.3.3 抗病选育

育种方案中将抗病力作为目标性状培育抗病优良品系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阶段猪育种工作的主流。作为目标性状,常规的选择理论同样适用于抗病性状。主要的选择方法包括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过分子遗传标记或抗病主效基因本身,开展分子选育的抗病力间接选择方法是当前抗病育种工作的主要内容。

4.3.4 抗病选育展望

虽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免疫学手段开展猪抗病育种研究,极具鲜明优点和诱人前景,但由于对各种随时和不断发生的新疫病的发病机理、流行规律和遗传机制的认识和掌握非常困难、对不同疾病的相互作用、疾病与环境的互作、以及疾病与其它重要经济性能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培育抗病优良品系育种方案的真正付诸实施,依然举步维艰。

标签:
  • 学习养猪
  •  
  • 养猪经验
  • 最受欢迎的猪饲料特惠直达 >>> 淘宝天猫 京东 拼多多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