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指南(一)


1、动物防疫是什么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解释动物防疫的含义: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是指在动物健康状态下,应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当一些动物发生流行病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制止动物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对所有患病动物和与其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动物采取灭杀等严格措施,及时消灭所有病死动物,同时对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观察疫情后两个潜伏期,确认不会再有新的患病动物;动物、动物产品因销售、转让离开原养殖场所或者加工场所的,必须经检验符合卫生要求,患病或者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不得进入流通或者下一个养殖场所。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 2、国家为什么要立法对动物进行防疫?哪些动物应该接种疫苗? 199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令(第87号)颁布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号,使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使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成为国家的强制行为和意志人民的。之所以将动物防疫工作立法,是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提高。这是由动物疾病的危害性和性质决定的。一是如果对动物疫病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全国各地经常会发生大范围的疫情,畜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发展畜牧业。依靠进口是不可能的,全世界也负担不起我国13亿人口的肉类供应。畜牧业不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就难以提高。第二,200多种动物疾病是人畜共患的,可以传染给人类。历史上,动物疾病曾多次感染人类,引起人类流行病,数以万计的人死于动物疾病。三是动物疫病发生后不及时扑灭,就会传染、流行,发病由小变大,由轻变重。一个单位或一个养殖户发生动物疫病,损失可能很小,但如果采取防疫措施,损失会更大。如果国家不规定统一的强制扑杀措施,本单位(养殖户)、本经营者不采取扑杀措施,动物疫病得不到及时扑灭而蔓延,可能造成大范围流行。因此,国家必须立法,通过法律法规使动物防疫工作成为人们的统一行为,使动物防疫工作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凡是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畜禽等动物,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防疫方针、规划和方案,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保护人类健康。 3、为什么要在动物健康状态下采取防疫措施?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和群发性。一旦发生流行病,它会在动物种群内迅速传播并扩散开来。大多数在几天甚至一天内饲养的动物都可能被感染。疾病。二是许多已经发生的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受感染的动物大多会死亡;即使疫情可以治愈,由于大量动物发病,治疗费用非常高,而且发病后动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也会造成巨大损失。三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动物疫病的种类越来越多,疫病传入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因此,饲养动物的专业养殖场(户)在平时饲养动物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预防方法和措施见第二十三条),降低疫病流行风险。到最低限度。 4、什么是动物疫病、动物传染病、动物疫病、常见病和中毒病?动物疾病是指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发生改变,生命机能受损,机体组织在某种因素(无论是什么因素,都称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损伤的过程。对致病因素具有先天抵抗力的一种表现。按病因性质分为: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常见病(非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病。按病程分:急性病、亚急性病和慢性病。按病变组织器官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和运动器官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动物传染病是动物疾病的一种,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常称为病原体或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内并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疾病。本病的特点是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其他动物,并在动物种群间迅速传播,引起大量疾病。如猪瘟、口蹄疫、新城疫、禽流感、鸭瘟等。动物疫病常指动物传染病,但由于动物寄生虫病具有传染性(一种寄生虫可以通过寄生虫的生命周期传染另一种动物),危害也很严重,所以现在通常所说的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常见病是由化学和物理致病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中毒病是由化学或生物毒物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5、何谓人畜共患病?对人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有哪些?

许多动物疫病,不仅在动物之间(包括同种动物之间和非同种动物之间)可以互相传染,而且可以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互相传染,这种动物疫病称为人畜共患病。目前,世界上发现有200多种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现在世界上常见的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有狂犬病、疯牛病、流感、日本乙型脑炎、禽流感、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李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特别是O157型)、链球菌、钩端螺旋体病、家畜血吸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型虫病等数十种。

6、何谓烈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

所谓烈性传染病,是指在未采取防制措施的情况下,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类疫病,如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狂犬病等。

急性传染病,是指动物感染病原后,到出现临床症状和发生死亡时间很短的疫病或个体病例。不出现临床症状就死亡的,称为超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出现缓慢、到死亡时间长或不死亡的,称为慢性传染病。

7、何谓疫情?

疫情是指单位范围内动物发生疫病的整个情况,包括发病动物的种类、发病原因、传染来源、传播速度、发生时间、发病范围和数量、发生的趋势、死亡情况、临床症状、剖解变化、病原检查结果等等。

8、何谓染疫动物及其产品?

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病原)侵入到动物体内后,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1)动物发病,表现出异常的现象(临床症状);

2)在某些情况下动物不一定会发病,通常称为隐性感染;

3)病原体侵入到动物体内后,动物还没有到达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

但不论那种情况,只要侵入到动物体内的病原仍可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另外的动物或人类,带有这类病原体的动物,就是染疫动物,由染疫动物加工成的及加工过程中被病原污染的产品,称为染疫动物产品。

9、什么是病因、病原?

病因学所称的病因,是指存在于动物体外或体内的致病因素,常见的有机械性因素(如打击)、物理性因素(如高温)、化学性因素(如农药)、生物性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营养性因素。在我们实际防疫工作中通常所说的“发病原因”,常指消毒不彻底、免疫不到位、隔离不严等原因,并不是病因学所称的病因,这是一种容易导致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害动物的间接因素,或称诱因。

病原是指生物性致病因素,即能引起动物发病的病毒、支原体、细菌和寄生虫,又称病原体,前二者也称病原微生物。

10、什么是微生物、细菌、支原体和病毒?

微生物是存在于地球上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极微小的生命体(生物)。它是一群结构简单、繁殖非常迅速的单细胞生物,或者是比单细胞还要微小还要简短的生物。细菌、支原体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许多微生物能侵害动物(包括人)和植物,导致动物和植物发病甚至死亡,这些微生物称为致病性微生物。

细菌是一种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仅是细胞中一部分(主要结构为细胞核及相关部分)但具有生命力的微生物。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标签:
  • 养猪方法
  •  
  • 快速养猪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