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生产中,个别病猪出现伤亡是正常的。尤其是中小猪场,不管是什么病,先打一针!对于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以立竿见影。但是,有时它不起作用。是什么原因?作为一名兽医和一名养猪户,我将自己总结的临床常见抗生素使用误区分享给猪友们参考和交流。
(1)习惯性用药个别兽医和养猪户习惯使用几种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认为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控制所有感染。感染,甚至不问它是否是传染病。他们总是联合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因此被称为“青霉素和链霉素先生”。如出现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时应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呋)或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
事实上,这些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虽然它们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效,但效果不是最好的,疗效明显不如耐酶青霉素类和窄谱林可胺类抗生素。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
(2)机械给药不考虑感染部位的浓度,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或教科书上的常用用药方法“机械”给药。例如,当病猪脑部发生葡萄球菌感染时,虽然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但这些药物很难穿透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药物的效果不会令人满意。
(3)用药不慎,如大肠杆菌感染,成年猪可选择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四环素类(如土霉素)、氨基醇类(氟苯尼考)或磺胺类,但初生仔猪和妊娠母猪不宜选用这几种有高毒甚至致畸作用的药物,宜选用氨基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也可权衡利弊。后来改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浪费用药对于一些细菌性传染病,往往可以制定多种治疗方案,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例如,对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选用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抗菌药物。这样可以形成不同的药物方案,但应优先选择价格低廉、药源充足的方案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