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集中在养殖区(养殖场)。一旦发生传染病,后果将是严重的,因此防疫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奶牛养殖社区疾病的防治措施,供业内朋友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1、根据奶牛小区养殖规模,周围应修建围墙(网、围栏),并在门口安装外人更衣室、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生产区与其他区域之间应建立缓冲区,并在生产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员工更衣室、紫外线灯和洗涤容器。
2、每年春、秋季用2%烧碱溶液和10%石灰乳对牛舍、周围环境、运动场、料槽、水槽等进行消毒。
3、及时处理粪便、尿液,防止污染环境。
(二)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检疫
1、社区奶牛春、秋两季必须进行结核病检疫。使用精制结核菌素进行皮下注射。 72小时后观察局部有无明显炎症反应。若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毫米,可初步判定该牛为阳性,予以扑杀。
2、社区还必须对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检疫。即春、秋两季抽取奶牛血样,采用试管血清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如发现阳性病牛,将在动物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及时处理。
3、社区奶牛必须实行《奶牛健康证》管理和免疫识别制度。通过给奶牛佩戴耳标,可以对奶牛进行编号,并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奶牛的免疫、饲养、用药等情况,为社区提供原奶卫生。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仅有利于自己饲养奶牛,而且避免在购买奶牛时带入各种传染病。
如果必须进口奶牛,必须从非疫区进口,并派出高度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到产地与兽医部门对奶牛进行联合检疫,证明合格后方可进口。无传染病。
购买后应隔离2个月,隔离无病后方可社区饲养。
(四)要进行牛群健康普查
1、奶牛养殖小区每年定期对奶牛进行12次健康检查(包括酮症和骨营养不良),了解奶牛群的代谢状况,并定期邀请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检测奶牛抗体水平,及时掌握疫苗接种效果,为科学制定防疫检疫程序提供依据。
2、要做好疾病预防,重视牛群安全。它不能仅仅针对个人。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必须根据社区奶牛群体的情况而定,并应对该群体有利。
3、要做好牛舍间的绿化,注意保持舍内通风,做好冬季防寒保温、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注意运动场地的维护,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矿物质补充品。
4、搞好牛的自身卫生。进入小区的奶农、饲养员要经常给牛刷毛、擦拭。奶牛的乳毛可能沾染有大量的污垢和细菌,很容易污染牛奶和乳头。这些污染物对患有乳腺炎的奶牛来说是潜在的威胁。春秋两季,应注意饲养奶牛,并用工具将乳房上的毛剃干净。
5、注意奶牛的蹄部保护。及时清除地面碎石、铁丝等坚硬异物,保持牛床、运动场及蹄区清洁,每年春、秋季进行12次检查蹄、修蹄、护理蹄。
(五)应进行针对性的药物预防
1.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应及时使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治疗。如果奶牛患有乳腺炎,可以先用毛巾浸50左右的水清洗乳房和乳头,并进行按摩。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房、乳头;挤奶后,用0.5%碘溶液或0.15%1%洗必泰溶液清洗乳房和乳头。对于病牛,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注意反复挤奶。每天吸奶4到6次有利于恢复。
2、对于某些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牛的焦虫病,在蜱繁殖季节和放牧前,可每公斤体重服用57毫升贝尼尔(血杀虫剂),可用7%溶液用水配制即可立即使用。肌肉注射到臀部。
3、正常情况下泌乳牛禁止使用任何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必须用药时,含有残留药物的牛奶不应作为商品奶出售。
4、对于高产奶牛易发生的缺钙等疾病,可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进行预防。
总之,社区牛年重大疾病发病率应低于8至10,死亡率应低于2至3。
(六)做好相关业务记录,保存好资料
1、生产记录,包括产奶量、乳脂率、配种及产犊、饲料使用、兽药使用、系谱等。
2、兽医诊疗记录,包括奶牛健康检查、疾病诊疗、防疫、检疫等,应按奶牛级别保存。
(三)病牛、死牛、扑杀记录,包括病奶处理记录、死牛无害化处理记录。宰杀牛出售时,应当复印或复印相关记录并随牛一起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