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怀孕后,各器官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对药物的反应与未怀孕的奶牛不完全相同。药物的分布和代谢也受到妊娠的影响。因此,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妊娠动物胚胎死亡、流产、死产和胎儿畸形,引发医源性疾病。笔者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出怀孕奶牛的用药原则,供参考: 1、治疗怀孕奶牛疾病时,首先考虑药物是否对胚胎和胎儿有直接或间接的严重有害作用。其次,该药对奶牛有炎症和毒性作用。 2.孕早期用药需谨慎。当发生疾病必须用药时,可以使用不会引起早期胚胎死亡或致畸作用的常用药物。 3、妊娠奶牛用药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物蓄积,对胚胎和胎儿造成损害。 4.妊娠牛应慎用全身麻醉剂、驱虫剂和利尿剂。禁止使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生殖功能的药物,如前列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严禁使用缩宫药物,如催产素、垂体后叶制剂、麦角制剂、甲乙胆碱、毛果芸香碱等。使用中药时,禁用活血化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的中药,如桃红、红花、附子等。云南白药、地塞米松等也应谨慎使用。 5、使用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对胚胎和胎儿是否有潜在的有害作用,但必须改变“妊娠动物使用药物有害”的观点。为了胚胎和胎儿的健康而推迟对怀孕奶牛的治疗,会损害奶牛的健康,导致奶牛和胎儿双双死亡。因此,当怀孕奶牛生病时,应积极用药治疗,保证母牛的健康,尽量避免对胚胎和胎儿造成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