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品牌服装代理商朱化军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我学钓鱼时间不长,但很上瘾,购买钓具也多中高档。钓鱼嘛,主要就是玩个心情,可要是频繁地大打价格战,弄的钓具价格不断变化,同样会破坏心情的。试想:今天购买了这支竿,一个月不到居然降了100块,那我不是“冤大头”吗?
媒体从业人员李志认为:过分打价格战不好,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迷惑,不知道何时才是这产品的真实价格,早期买的怕吃亏,稍后再买又怕质量没保障。
这部分钓友的看法是:价格战不能随意打,质量要有保证,价格需要稳定!
4、 价格战可以打,但要看是什么品牌的产品,主流品牌的产品最好是以稳定的价格体系为好。杂牌子随他去,反正用它都是图个实惠、便宜。
持有此类观点的钓友比较多,他们普遍都是比较成熟的钓鱼人,购买钓具的理性成分要多于感性,对于中意的名牌产品,出手也是比较爽快的。而对于一般的高消耗类的钓具(比如铅皮、铅皮座、浮漂座、转环、脱钩器等),还是乐意接受低价实惠为主。
广州自由职业者孙环是一位钓鱼高手,在接受调查时说:我外出比赛比较多,一到某个地方就首选去逛钓具店。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成熟的品牌钓具的价格相对稳定;耐用类的(如钓竿、钓箱等)的价格要比消耗类的(如饵料、配件)价格要稳定的多。我认为这样挺好,既可以稳定住固定的消费群,又可以很好地协调钓鱼人和钓具店老板的关系,不至于因为某件钓具的价格差而造成与好朋友间的误会。
钓鱼高手王强说:其实店家打价格战也不是什么产品都打的,一般也就是选择几款有代表性的产品而已,主流品牌的产品好像都还挺稳定(指耐用类钓具),倒是目前饵料的价格战蛮厉害,能保持产品的品质最好,若一旦因为成本等因素而造成质量下降,最后吃亏的还是钓鱼人。我对这点挺担心的。
这部分钓友的看法是:价格战中,钓友受益是存在的,但可能仅局限在一些高消耗类的配件类钓具而已。但也对价格战过后的商品质量抱怀疑态度!
5、 价格战不能恶意的打,否则就会让高品质的钓具没有生存空间,而“假货”、“水货”满天飞,钓鱼人最终会在这个环境中购买的钓具而使自己遭遇尴尬 。
持这种看法的钓友不太多,多是些既懂得钓鱼技术,又了解钓具市场的专业钓鱼人。他们走南创北见多识广。
湖北钓鱼高手翟少明说:在钓具价格虚高时,价格战有调节市场的功能,是受市场认可的,钓友也从中受益。但有的商家出于其他目的而恶意地挑起价格战,那就很难说了。比如:两家钓具店为抢人气,不惜成本打价格战。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品质好的高档钓具有价无货;低成本、粗制滥造的仿冒产品满天飞。想买一两件像样的钓具都不敢出手,因为明知道现在的那些货都是“水货”,品质无保证。但真货的价位又买不上去,商家也不愿意再干那赔本赚吆喝的事了。最终苦了的,还是钓鱼人!
这部分钓友的看法是: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就要考虑其质量问题了。